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马棚岭西的绝美画卷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A10版:A10       上一篇    下一篇

□邵波

作为淄川近郊的两大露营圣地之一,昆仑镇马棚村的岭西空中大草原绝对是秋天游玩的首选。夏天时我到文昌湖西马桥头扎营纳凉,那时就与女儿定下了秋天来马棚岭西看星星。

从张店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达马棚村,这个车程不耽误露营后第二天上班。穿过二十四座石桥,最后一座桥是云英桥,是当年武工队独立营的战士们为了纪念革命英雄邵大娘而建。从此处,沿右手边水泥路上山。山路陡峭,九曲十八弯。在女儿的惊呼声中,有惊无险地顺利到达岭西大草原。

从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来到鸟语花香的山野中,有人说这是一种逃离,可我认为这是给自己充电。我的灵魂深处有两个我,一个世俗同流,一个采菊东篱;一个兢兢业业,一个对酒当歌。

岭西大草原的秋天是肥美的。金丝茅草正黄红墨绿相互交织,仿佛穿着芭蕾舞裙的精灵在风的指挥下,轻盈地舞动着青春。为了完成产卵的使命,螽斯豆娘蟋蟀们扎着围裙打着节拍,高唱生命的赞歌!

支起帐篷,煮一壶茶,于夕阳下静坐,让还在路上的灵魂跟上。牧羊犬“杨小牧”撒欢去了,在草丛里打着转儿追蚂蚱。看见草丛就兴奋,这是牧羊犬的天性吧。面对一望无际的金丝茅草,我情不自禁地躺了下去。头朝东脸向西,尽情地欣赏着落日余晖。白云变幻,它盯着扎帐篷的妻女,“杨小牧”和我,仿佛有了自己的心思,双颊绯红。夕阳的时光短暂,却给了我无限遐想。

夜幕降临,其余车辆退去,仅留三顶互不认识的帐篷人家,大家相视一笑,彼此依旧保留着“爱的距离”。野餐完毕,小酌微醺没有睡意。打开我的“小天狼星”望远镜,把诗与远方放逐到星辰大海。皓月当空,玉兔肉眼可见,可即使用望远镜也寻不到吴刚的身影。远处又有一辆车踏夜而来,三束强光手电下车后四散寻去,原来是照螽斯的山民来寻宝。我突然想到,八十年前,武工队独立营的战士们,就在这山里穿梭,这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我躺在地垫上,头朝南脸向北,拥银河入怀。

夜定,风起。山岗呜咽着,松针枫叶发出不同的声响。帐篷外的歌者换了一批,傍晚与半夜的虫鸣不同,但它们唱的却是同一首《生命的赞歌》。

“杨小牧”扒拉我的时候,是每日固定的遛狗时间。我睁眼看见第一缕曙光正爬上山巅。“太美啦!”我惊呼一声,钻出帐篷。妻女睡得正香,我追着“杨小牧”跑上最高处。北面山坳中雾气缭绕,岭子煤矿、山水集团萦绕其中;鹤伴山、凤凰山一脉勾勒成丹青水墨般的远山;稍近的冲山若隐若现;天边一道乌云似一列火车由西向东划过,恰如山影的折射,如梦似幻;脚下浓墨重彩的岭西大草原提醒着我,这是真实的世界。东边,已红成一片。朝阳,如一颗珍珠从大顶围与天边的缝隙里一下子挤出来。阳光洒满山坡,越野车的车辙将山坡剃成中分,南面金黄,北坡墨绿。属于白天的喧闹拉开帷幕。西边山脚下就是北石村和林峪村,数道炊烟升起,拉近了天空与村庄,也拉近了童年与中年。上世纪的牧羊人垒起一座座石塔,与避雨的石棚一起守护着岭西,成了历史的见证。南边山顶一排发电风机与东边的特高压电网在莱芜交汇。从空中看,像两条巨龙盘卧,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不一会儿,太阳热起来了,收起帐篷下山。车行至云英桥,鸣笛一声,向革命先烈致敬。感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今天的盛世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