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低碳生活渐成风尚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4版:A04       上一篇    下一篇

穿好骑行服,戴上头盔、手套……9月22日,在孝妇河湿地公园,淄博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合会环保公益骑行分会的志愿者们结队骑行,不时停下给过往的游人发放低碳环保宣传单页。翟宏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作为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翟宏章始终在坚持做一件事情——让更多市民群众成为环保行动者,让环保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我家距离办公地点5公里左右,以前都是开车上下班,现在只要天气好,我都会选择骑车,沿途看看绿树,精气神都比以前好多了。”翟宏章笑着说。

骑行上班只是绿色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付诸行动,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在翟宏章看来,骑车绿色、低碳,还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

“绿厨厨,灰其其,红危危,蓝宝宝。可回收垃圾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他垃圾用灰色……”9月22日,在张店区王辛小区垃圾分类投放驿站,翟宏章和志愿者们手拿垃圾分类宣传册,正跟小区居民讲解如何垃圾分类。

“以前废旧电池都扔垃圾桶了,现在我才知道这是有害垃圾,不能随便乱扔。”居民王奶奶说。

“分类投放垃圾只要大家一起做,效果就出来了。你看这个垃圾点,比以前干净多了,也没有难闻的气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垃圾产生量随之增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像这种一次性餐盒和奶茶杯,可以说比比皆是,其实这些都是可回收物。每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生850千克纸制品,节约3立方米木材,等于保护了17棵树龄为20年的大树。”翟宏章介绍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就是让垃圾找到正确的“归宿”,变废为宝。

谈起垃圾分类推广,翟宏章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家人将大棒骨和其他厨余垃圾放在一起准备丢掉,他立马制止,并向家人普及:“大棒骨因为难以腐蚀,被列为其他垃圾,不属于厨余垃圾,包括坚果壳、果壳都属于其他垃圾。”

听到他这么说,家人表示:“差不多就行了。”

翟宏章却认真地说:“我从事的就是环保公益事业,如果家人不理解、不支持,我连自己身边的人都带动不了,又怎么能到外面指导别人呢?”

这件事也让翟宏章意识到,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扔垃圾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让大家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除了设施齐全以外,宣传引导工作必不可少。为此,他和同事们奔波在各个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等,向居民发放垃圾桶和垃圾袋,鼓励他们参与垃圾分类;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等,不断吸引居民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

他常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体力行。在他的带动下,两个女儿也跟随他投身到环保宣传工作中来,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小使者”。

从道路两侧的“绿色标语”到垃圾分类,从志愿者行动到居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活方式的绿色改变正在悄然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其实一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时,我也有些不适应,认为垃圾分类应该是清洁工的事情,和我没什么关系。但随着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了分类的具体做法后,一点也不觉得麻烦,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减少污染,为什么不做呢?”王辛小区居民刘先生说。

“垃圾分类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行动指南。“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身边‘绿色蝶变’带来的美好生活,大家都应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绿色创建活动中来。只要我们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每个人都能为打造绿色美丽的淄博贡献力量。”翟宏章表示。

(全媒体记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