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卓茹茵)为深化中非文化交流,推动多方合作,9月20日至22日,由商务部主办、华侨大学承办的“非洲国家政府公务员中华语言文化培训班”在武夷山开班。
开班仪式在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舞狮表演中拉开序幕。南平市及武夷山市代表分别就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系统推介,全面展示了大武夷在经济、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机遇。随后,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分别向武夷山职业学院和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授予“国际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标志着校地、校企国际合作迈入新阶段。
据悉,本期培训班吸引了来自肯尼亚、南非、南苏丹、塞拉利昂等十多个非洲国家的40名学员参与。此次活动不仅是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合作的平台,有效促进了中非友好关系与多领域合作。在现场交流活动中,非洲学员与南平市有关部门代表及来自华侨大学南平校友会的企业家代表倾心交流,并与闽北的企业及学校达成了十多项初步合作协议,涉及国际教育、畜牧、茶产品出口等。
在为期三天的交流活动期间,代表团先后走访朱子故里五夫古镇,乘竹筏游览九曲溪,参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观看《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深入领略武夷山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全方位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与发展经验。
来自尼日利亚的学员代表Adefolayiga Adebukolah Morounkolah表示,语言是文明的窗口,学习汉语能够倾听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韵律,理解和谐共生、集体进步的东方智慧。作为非洲公务员,她认为非洲官员需从文化与人文层面深化对中国的认知,推动中非在教育、农业等领域合作,以共享促成长、以学习促团结,让中非友谊持续升温。来自乌干达的Apollo是当地一名大学汉语教师,他对茶文化深感兴趣,表示希望把茶文化带回国内,让乌干达学生也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华侨大学项目专员谌梓杭介绍,此次选择武夷山作为实践地点,是因为当地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制茶技艺深受学员关注。她表示,语言文化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为非洲学员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也为推动中非各领域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将继续组织更多国家的学员来武夷山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