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诚超:做乡村振兴的“全能志愿者”
日期:09-26
喝水不忘挖井人,卖竹想起种竹人。
这段时间,光泽县李坊乡石城村有些人开始砍毛竹卖了。今年毛竹价钱不错,每吨可卖七八百元.一车就是好几千元。手里点着花花的百元大钞,心里自然而然地想起村里的“老书记”。
“老书记”就是光泽县政协退休干部曾诚超。
今年72岁的曾诚超2014年退休不久,就被圣农聘去浦城公司搞后勤服务工作,虽工作不累、报酬不错,但“人在外头,心在老家”,他心心念念想回老家做点事。2018年,他带着在光泽县城的老伴回到了老家石城村。
曾诚超一回村,就碰上搞“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美丽乡村建设。
“远看像朵花,近看脏乱差”是当时不少乡村的写照,建美丽乡村,首先要改变村民“垃圾随手丢,物件随便放”的习惯。曾诚超说:“除了村里配相关设施、人员,定制度外,关键要有人带头做。”他从自家“门前三包”做起,还鼓励邻居、亲友一起做。
石城村位于水口至管蜜旅游公路的边上。经过整治,路两旁乱搭盖拆了,路拓宽了,可不少家庭门前却光溜溜的。为了美化、绿化村庄,曾诚超就自己掏钱买来40株桂花树苗,在房前屋后和村庄小路种20株,还送了20株给邻居种,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整个石城村一到农历八月就到处桂花飘香。
曾诚超从村党支部书记干起,先后担任过乡镇、县直部门的主官和县政协秘书长。对家乡那片土地有特别深的情感。离开石城村时,村上就一小片毛竹林,当时虽然山分到了户,可没人肯种毛竹,这成了曾诚超离村时的一块心病。
2000年,曾诚超让在家的儿子承包了70亩荒山种毛竹。他说:“失败了,亏自己吃,成功了,大家跟着种。25年过去了,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毛竹,卖竹卖笋成了增收项目。”
经过大家推选,曾诚超担任村老年人协会的名誉会长。曾诚超说:“有生之年,能让村里的老兄弟姐妹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何乐不为?”
现在曾诚超忙碌又开心:有时是送新兵、送喜报的领队,有时是游客的义务导游,有时又是教人用智能手机的老师,碰到一些邻里矛盾时,又成了调解员,总之,就像个乡村全面振兴的全能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