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朱子礼仪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路径探究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朱子礼仪文化倡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与当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能够为当前教育实践提供有益指导。同时,该文化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朱子礼仪文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幼儿对礼仪的初步认知

3-6岁是幼儿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融入朱子礼仪文化,不仅具有时代性,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能够在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对幼儿进行启蒙,促进其智力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进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文明礼仪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引导其未来健康成长。朱子礼仪文化内涵丰富,涵盖生活、学习与社会交往等多个维度的礼仪内容,既包括独立穿衣、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培养,也涉及言谈举止与个人卫生等行为规范,能够帮助幼儿初步建立礼仪意识,潜移默化地塑造其良好行为习惯。

2.营造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

朱子礼仪文化内容丰富,教师开展启蒙教育时,需深解其本质内涵,明确其教育重要性,并结合幼儿需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需深入理解朱子礼仪文化以“敬”与“和”为核心的思想内涵,才能有效构建适宜幼儿的礼仪学习环境。朱子礼仪强调个体在生活、学习与自我三个维度的修养:于家庭敬长孝亲,于学群尊师睦友,于自身谦逊自律。

幼儿阶段行为具有他律性与模仿性,需要外部规范引导以促进其社会化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提供可模仿的行为范本,并通过布置礼仪图示、设置故事角等方式,将文化要素融入环境,使幼儿在具象化、情境化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熏陶,实现行为塑造与文化认同。

3.利于协同教育机制的形成

幼儿阶段是礼仪文化习得的关键阶段,此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将对个体未来的生活习惯与道德观念产生深远影响。朱子礼仪文化体系完整,涵盖起居、侍亲、求学等日常实践,从微观层面系统引导幼儿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认知,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幼儿认知具象、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有效的礼仪教育需依托幼儿园、家庭及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共育。幼儿园应通过环境浸润实施隐性教育,家庭则需配合进行持续性的行为引导,以此构建贯通、一致的教育场域,使幼儿在结构化、支持性的文化情境中实现社会性发展。在规范幼儿行为的同时,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朱子礼仪文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1.入园问好,传承朱子见面之礼

“启智开蒙,快乐成长”,将朱子礼仪文化引入幼儿园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知书、达理、明礼、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朱子礼仪文化中相对简单的礼仪内容,如见面之礼、仪表之礼、服饰礼仪等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礼仪小视频,带领幼儿观看学习,并采用丰富有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见面之礼的适用时间、场合及意义。之后,组织幼儿进行一对一的见礼与回礼练习,也可让幼儿在同桌之间相互练习。起初,部分幼儿可能会因害羞而感到不适应,教师需耐心鼓励并坚持引导。当全园幼儿都掌握见面之礼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2.课堂互动,践行朱子尊师敬学礼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师重教美德,在幼儿课堂中践行简化的朱子尊师敬学礼,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行为层面初步培养幼儿的尊师意识。基于幼儿认知发展的他律性特征,礼仪教育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程起始可通过鞠躬问候建立仪式感,过程中通过举手发言等规范塑造参与行为,日常中借助行为口诀引导仪态规范。针对幼儿自律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可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具象化的行为激励,帮助幼儿领悟尊重师长、遵守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3.课间游戏,融入朱子谦逊礼让

游戏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不仅能激发其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也为创造、想象及潜能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自然表达情绪,为教师理解其个性特点与发展差异提供了真实情境。

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应有意识地将朱子礼仪中谦逊礼让的行为准则融入其中。例如在滑梯活动中强调依次排队、不推不挤;在玩具使用环节引导幼儿学习征求同意、轮流分享,遭遇拒绝时能够主动调整行为,学会自我约束与替代选择。针对幼儿易出现的即时模仿与冲动性行为,教师需及时干预,引导其反思自身真实动机,逐步建立换位思考的意识。

通过持续的情境化练习,幼儿会在游戏过程中知晓理解与包容,尽量避免争执和抢夺,使得游戏环节成为实现朱子谦逊礼让准则的最佳时机。

4.用餐时刻,渗透朱子饮食礼仪

幼儿阶段常表现出动作活跃、规则意识薄弱及卫生习惯尚未养成等年龄特点,尤其在用餐环节容易出现积极性不足、行为随意等现象。基于此,教师可依托朱子饮食礼仪文化,开展有针对性的饮食礼仪教育。通过将礼仪原则融入故事、歌曲、游戏等情境化活动中,引导幼儿在具身体验中理解并逐步建立规范、文明的饮食行为模式。同时,教师可结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创设一个“餐厅”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在“餐厅”中,幼儿们可扮演服务员、厨师、老板和顾客。其中,服务员要服务好顾客,顾客也可随意挑食、挑事,厨师、老板会出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会理解每位角色的不容易,也会在今后吃饭的过程中珍惜粮食,做到不挑食。在游戏化情境中融入朱子饮食礼仪,能有效引导幼儿建立规范化的饮食行为序列,包括餐前主动洗手、安静就座、耐心等待,以及进餐过程中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等习惯,并初步培育其感恩与珍惜的意识。为实现行为习惯的持续内化,教师需构建家园协同机制,通过及时沟通幼儿在园与在家的饮食表现,共同引导幼儿在真实生活中体验分享与节制,从而深化对礼仪文化内涵的认知与认同。

5.午睡前后,彰显朱子作息之礼

在幼儿园稳定的生活节奏中,午睡环节是渗透朱子作息礼仪、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契机。教师可系统规划午睡流程,引导幼儿在睡前完成如厕、互助脱衣等准备活动,逐步实现行为自理。通过播放舒缓音乐或故事,营造宁静氛围,帮助幼儿实现情绪状态的平缓过渡。同时,教师需进行安全巡查,排除潜在风险,并通过行为示范与语言引导,强调“轻声轻步”的公共休息礼仪,确保全体幼儿均能处于安静休息状态。

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对难以入睡的幼儿予以耐心说明安静休息的意义,逐步培养其午休习惯。起床环节亦应体现礼仪引导,以温和方式唤醒幼儿,并鼓励其整理床铺,进一步强化自理能力与责任意识。将作息礼仪融入午睡全程,有助于幼儿在规律生活中建立秩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6.离园道别,延续朱子告别礼节

将朱子告别礼仪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结束环节,有助于其在自然情境中习得传统文化行为规范。教师可通过故事、视频等媒介进行情境导入,并组织模拟实践帮助幼儿理解与体验。在每日离园时,引导幼儿以鞠躬、握手等礼仪方式与师友礼貌道别,通过持续的行为强化,使其逐渐内化离别场合的文明习惯。

家园协同是文化传承持续有效的关键。教师需及时向家长传递相关学习内容,说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持幼儿对朱子礼仪文化的认知与行为建构。

综上所述,对朱子礼仪文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何渗透进行讨论很有意义。朱子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朱子礼仪文化很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能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还能培养幼儿成为新时代下知书达理的人。

(作者单位:武夷山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