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成长导师:
陈金莲,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感统治疗师、《婴幼儿发育行为测评》一书副主编、安徽省育婴员题库编写专家组成员。
亲爱的“心”朋友:
您好!
我是一名幼儿园小班教师,新学期开始,我们幼儿园又将迎来一张张稚嫩的新面孔。他们攥着爸爸妈妈的衣角,眼睛红红的,像受惊的小兔子,而我知道,这阵子正是他们适应新环境最关键的时期。
可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件事让我既心疼又犯难:家长们总会因为各种缘由给孩子请假,可孩子回园后,那好不容易平复的情绪又会像断了线的珠子,哭闹着不肯松开家长的手。
我理解家长们那份把孩子“捧在手心怕化了”的心理,又担心这样断断续续的入园,会让孩子更难适应集体生活。我想知道该如何礼貌又有效地说服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
之前班上有位叫乐乐的小男孩,刚开学的第一周,每天早上来园都像一场“小型拉锯战”,抱着妈妈的腿不肯松手。常常抽噎着说:“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我想回家。”孩子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嗓子也哭得沙哑。
乐乐妈妈看到孩子哭得那么伤心,自己也眼圈红红的。几天的拉扯后,乐乐妈妈忍不住给我发消息说,孩子一提起上幼儿园就哭闹不止,看孩子太抗拒了,想先请假两天,让孩子缓解一下情绪。
还有一些常见的请假原因,比如,有时候孩子在幼儿园里会和小伙伴发生一些小争执,心情不好,不想上幼儿园;天气不好,担心孩子不适应温度变化;孩子在幼儿园睡不香,想让他在家里补补觉……
每次收到家长请假的消息,我都坐在办公桌前愣半天,内心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太能理解家长这份疼爱孩子的心情了。孩子哭闹、天气变化、同伴间有小摩擦,家长心疼是人之常情。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深知,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建立稳定的入园秩序、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频繁请假会让孩子更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形成“只要哭闹或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可以不去幼儿园”的印象,这对他们独立性的培养和规则意识的建立都非常不利。
所以我常常想,是不是我和家长们的沟通还不够?没让他们真正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会有许多“小进步”。我真的很想用有力的语言,说服家长让他们慢慢放心,孩子在幼儿园正在学着长大,哪怕慢一点,也是在往前走。我又怕直接拒绝,让家长觉得老师不尽人情,反而拉远了家校距离。
我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请教您面对这些情况,我应该如何更专业、更礼貌、更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既能安抚家长的焦虑情绪,又能引导家长认识到坚持入园的重要性,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呢?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信,期待您的回复!
橙子(化名)
亲爱的橙子老师:
您好!
读这封信时,我仿佛能看到您站在教室门口,一边轻拍着哭闹孩子的背,一边望着家长不舍的背影,那份既想安抚孩子又想体谅家长的细腻,让人倍感暖心。
关于如何与家长沟通,或许我们应该先“接住”家长的情绪,让沟通更有温度。
家长请假的背后,藏着的其实是“我的孩子会不会受委屈”的焦虑。这时候,比起直接讲“请假不妥”,不如先让他们感受到您懂他们的担心。
比如,面对家长的请假请求,您可以试试这样回应:“孩子哭着说‘要回家’,咱们做大人的,哪能不心疼呢?”先认可家长的情绪,再慢慢传递出您观察到的细节。
您可以和家长分享:当他们不在身边时,孩子都有哪些进步,这样会让家长的焦虑有所缓解。面对其他家长的请假理由,您也可以用“先共情、再补充细节描述”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家长的焦虑,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只看到孩子的哭闹,却没看到您在幼儿园里陪着孩子一点点适应。当您把这些具体的小瞬间传递给家长,他们会慢慢觉得老师有在认真关注着孩子,孩子在园里有被好好照顾。
最好的沟通,从来不是老师说服家长,而是一起帮助孩子成长。您可以用“发展的视角”给家长们讲清“坚持入园”的意义。家长心疼孩子,本质是想保护孩子,但可能没意识到适应期的小挑战,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台阶。
频繁请假对孩子有着多重影响,首先不利于孩子的交际发展。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孩子学习社交的第一堂课。当孩子入园断断续续时,很难和同伴建立稳定的联系。今天刚和小朋友熟悉起来,明天突然不来了。等再回园,其他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小团体”,他会像个“局外人”,需要重新适应,社交能力的培养也会滞后。
其次,3-6岁是孩子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的规律生活恰恰能为孩子打下好基础。如果三天两头请假,孩子学习的连续性会打破。很多家长觉得去幼儿园就是玩,缺几天课没关系。但其实孩子在园里的每一个环节都藏着语言积累、逻辑锻炼、自理能力、规则意识的培养。孩子跟不上老师和同伴的节奏,会慢慢失去对集体活动的兴趣,甚至产生“我不想参与”的抵触心理。
再次,不利于培养孩子坚持的品质。生活里的“小坚持”,藏着长大后的“大品格”。如果孩子觉得“不想上幼儿园就可以请假,遇到一点不开心就可以逃避”,久而久之,他会习惯用“放弃”来解决问题。坚持每天入园,孩子会慢慢明白,有些事虽然难,但必须做,学会在哭闹后擦干眼泪,在遇到小问题时试着自己解决。这种坚持的品质,比学会背一首儿歌、画好一幅画更重要。
面对家长的请假请求,您会矛盾、会纠结,恰恰因为您既懂教育的规律,又懂家长的心情。这份专业又温柔的初心,本身就是最好的沟通基础。家长总会慢慢看到,孩子在您的陪伴呵护下健康自信地成长。
祝您和宝贝们,都能在这个秋天里收获阳光和欢笑。
您的“心”朋友:陈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