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建阳区卫健局以“回顾、传承、展望”为主题,在潭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暨妇幼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义诊宣传活动。 (刘智敏 摄)
只是用力擤了下鼻涕,怎么一只耳朵突然听不清了?
市民姜先生最近就遇上了这烦心事。就因为擤鼻涕时劲儿用大了,左耳先是嗡嗡作响,接着听力就明显下降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南平市人民医院五官科主任、主任医师吴数良给出了答案:“耳咽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咽鼓管,是连接中耳腔鼓室前壁和鼻咽侧壁的软性管道,本身特别脆弱。不管是打喷嚏太用力,还是擤鼻涕时劲儿使大了,都可能让耳咽管里的压力突然升高,导致鼻涕顺着咽鼓管倒灌进耳朵里引发炎症,炎症波及中耳,就会出现短暂的耳鸣或听力下降。”
他进一步说明,姜先生这情况,就是因为擤鼻涕不当患上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医生明确病因后,给他开了外用的点鼻药水和口服药,大概3天后,他的耳鸣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其实不光是用力打喷嚏、擤鼻涕会出问题,硬憋喷嚏同样危险。吴数良解释,硬憋喷嚏时,原本该从口鼻排出的高速气流会被憋在咽喉部,随后瞬间直冲耳咽管,照样会让鼻涕逆行进耳朵。而中耳炎这类耳部疾病本身就会导致听力下降,要是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且容易迁延不愈。
“分泌性中耳炎在冬春季特别多发。”吴数良特别提醒,“虽然这种病一般不用特殊治疗,但要是频繁发作,或者还伴有耳痛、流脓涕等其他症状,再或者耳鸣、听力下降的情况一直没缓解,那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让医生做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很多人一听说“耳朵听不见”,第一反应就是耳膜穿孔。那分泌性中耳炎和鼓膜穿孔之间,到底有啥联系与区别?
“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鼓膜穿孔也可能诱发中耳炎,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吴数良进一步解释,“尤其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性中耳炎,这类炎症会慢慢侵蚀鼓室;一旦鼓膜穿孔,中耳的炎症就更容易拖延好不了,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说到底,鼓膜穿孔是鼓膜本身的结构破损了,这会让中耳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他强调,不管是鼓膜穿孔还是中耳炎,常见症状都是耳痛、耳鸣、听力下降,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别让它们互相影响,把病情拖得更重。
另外,不少人坐高铁、飞机时会觉得耳朵又闷又痛。这其实是因为气压突然变化时,中耳里的空气通过咽鼓管和外界交换的速度跟不上,导致耳膜内外的压力不平衡了。
吴数良给出了缓解办法,“想要减轻这种不适,可以嚼嚼口香糖、打个哈欠、捏着鼻子鼓气,也可以多做吞咽动作、少量多次喝水,或者直接用耳塞。这些方法都能减少气压对耳朵的刺激,帮着气体进入咽鼓管,让中耳和外界的气压尽快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