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和县外屯乡稠岭村青年人才驿站内暖意融融,乡、村干部与返乡创业青年围坐一堂,细致解读“鼓励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等政策,系统介绍驿站服务功能,深入倾听创业者面临的困难与需求,现场交流务实高效。
这一场景,正是政和县多措并举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政和县委人才办、县人社局、团县委主动作为,聚焦青年创业痛点难点,集聚资金、技术、场地等各类创业要素,创新实施“拎包创业”计划。通过打出“场地免租+设施共享+技能培训”组合拳,最大限度降低青年创业门槛,为有志回乡发展的青年搭建起坚实的创业平台。
“我们将村部改造升级为青年人才驿站,精心规划青年共享办公区、青年会客厅、多媒体教室等共享空间,就是为了给青年人才提供生活、创业‘一站式’服务。”外屯乡党委组织委员张昌俊介绍,得益于这一举措,目前外屯乡已成功吸引15名青年入驻驿站。
稠岭村日益成熟的创业环境,成为吸引人才回流的“强磁场”。曾在上海创业的张爱梅,正是被家乡良好的创业前景打动,选择回到稠岭村帮助父母打理农家乐。“一次偶然的机会,客人品尝我家的地瓜粉丝后赞不绝口,还委托我代购100多斤带回。”这一经历让张爱梅敏锐察觉到商机,“家乡的地瓜粉丝在外地很难买到,我当时就想,能不能通过拍视频、直播的方式,把家乡的美食和农产品推出大山。”在后续开展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从场景布置到接待外地客人,乡、村两级都给予了她诸多便利,还多次通知她参加助农培训,为其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同样被稠岭村创业生态吸引的,还有从上海返乡的杨求妃。她选择在村里创办“如愿小院”,谈及创业之初的便利,杨求妃感慨不已:“当初决定回乡创业时,村里已经把两栋总面积450平方米的老宅改造装修好了,还给予我免租半年的支持。这种‘轻资产入驻’模式,让我省去了很多麻烦,大大减轻了创业压力。”而她享受到的便利,正是政和县“拎包创业”计划中“轻资产入驻”政策的具体落地。
随着稠岭村创业生态持续完善,乡村资源活化范围不断扩大,村两委进一步延伸发展触角,着手打造稠岭村果场自然村新业态。“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环村步道修建和稠岭景观平台提升工程,计划将果场自然村纳入稠岭全村旅游范畴,让游客拥有更优质、更丰富的体验。”外屯乡稠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秀平介绍。
果场自然村的发展机遇,吸引了返乡创业青年江翔翔和黄林鑫。两人携手利用当地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并打造直播基地,专门销售政和白茶。“创业初期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乡、村两级对村子的发展前景十分重视,每次我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及时沟通、协调解决。”云合峰茗宿主理人黄林鑫说。
如今,政和县“拎包创业”模式已在全县推广,形成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在各乡(镇)的积极实践下,政和县创业生态持续升温。截至目前,全县已推出青年人才创业项目126个,打造乡村新业态77个,累计吸引352名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念山向云端、石屯望山驿等56个优质项目顺利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青年人才‘引、留、育、用、服’工作体系,狠抓‘鼓励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等政策落地见效。同时,依托党建体检数字化平台,全面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开发更多‘拎包创业’项目。”政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吕林花表示,该县还将在全域范围内推进青年人才驿站建设,持续提供“办公+住宿+社交”一站式服务,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家乡来、助乡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