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是一所集学前、义务教育、中职于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新学期我教的聋职一班有10名学生,听障程度和接受能力都不同,需要定制个别化教学方案。”10日,刚从福州培训回来的南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秀,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新学期课程教学中。
在教育的百花园里,有一片土地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匠心去耕耘,这就是特殊教育。26年来,陈秀以母亲般的慈爱和专业精神坚守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帮助残疾学生逆风绽放。
特殊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更加强调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注重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陈秀始终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精心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准备差异化教学材料,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契合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在几何教学中,我利用三维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听障学生直观理解空间概念,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陈秀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的新路径,系统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开发等技术,将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数字化资源引入课堂,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无声世界中“活”了起来。
陈秀深入研究听障学生高考规律,构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备考体系。自2018年首次组织听障中职生参加高考以来,她已成功培养18名听障大学生。
特殊教育是温暖的陪伴,也是永不止步的探索。感官残疾群体因长期处于无声世界,容易形成孤僻、偏激、自卑等心理特征。陈秀的班级曾有一名从普校转来的学生小康(化名),初来时性格暴躁,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让老师十分头疼。
陈秀反复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小康因听力障碍在普通初中学习落后,缺乏朋友,中考失利更让他丧失信心。转机发生在一个课间——陈秀发现他正专注地阅读手工串珠书籍。她从此每天抽空与他交流串珠、配色技巧,渐渐打开了他的心扉。在上半年的学校手工作品义卖活动中,他的作品广受欢迎。那一刻,他眼中闪烁的光彩,让陈秀感到无比欣慰。
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每年陈秀都会策划2-3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真实的社会环境。
在活动中,学生参观当地知名企业,了解现代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走进社区服务中心,学习如何办理各类生活事务;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参加职业体验活动,提前适应职场环境……通过持续的社会实践,学生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显著提升,还提高了团队协作等意识。
近五年来,南平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且就业稳定性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能就业”到“稳就业”再到“高质量就业”的发展,赢得家长与社会的认可。
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陈秀被评为“南平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南平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回望26年特教路,她深深体会到,这是一项充满爱心与责任的事业,“未来我将继续坚守特教初心,努力让每一位特殊学生都能拥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