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数学AB卷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每每忆起高中,数学老师林纪安的身影便格外清晰。他个子不算高,戴着副眼镜,讲起数学来却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犹记学习数列章节时,无论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他都讲得条理分明。单元测试时,为了确保公平、督促自觉,林老师特意准备了难度相当的A、B两套试卷。考试结束,有同学小声议论:“林老师,AB卷难度不一样,这不公平。”那天,小卫同学正好考的A卷,早早做完交卷后,一时兴起,又向林老师要了B卷接着考。林老师当即批改了小卫同学的A卷。等小卫同学做完B卷再次交上时,他二话不说,立刻又批改起来。不少同学好奇地围着没走。结果公布,A卷B卷均高分,相差仅一分,更重要的是,小卫同学做完两套卷子的时间,刚刚够其他同学完成一套卷。

林老师看着成绩单,简短而有力地总结道:“刚才有人说AB卷难度不一,你们看,只差一分,说明我设计的题目难度是相当的。还有人说时间不够用的,人家做两套的时间和你们做一套的时间一样,说明时间也充足。归根结底,还是大家练得不够熟,掌握得不够牢。”事实胜于雄辩,这番对比之后,关于卷子难度和时间的争议烟消云散。

学习三角函数时,那些“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公式成了不少同学的拦路虎。尤其是特殊角的运算,记得不牢就影响思路和速度。林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到处找学习资料,收集各式题型,亲自刻蜡板,还自掏腰包买来纸进行油印,把数学学习资料发给我们,其标准的魏碑体,让学生赏心悦目,激发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他那时单身,自己做饭,常常因为课后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而推迟回家。记忆中,多少次夕阳西斜,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他和提问的学生。他饿着肚子也要把问题讲透,将各种解题方法,从基础到技巧,一步一步拆解、演练,直到我们至少掌握一两种最适合的思路为止。

周天,常是林老师更忙的日子,我们几位寄宿生未回家,常去开“小灶”,以进一步弄通复合型题。林老师十分平易近人,还常把我们留在他家吃饭,把好菜夹给我们……正是在他这种倾尽心力、“废寝忘食”式的慢工细磨下,大家对数学的理解逐渐加深,曾经望而生畏的难度竟也一一克服了。

后来在三角函数的单元考中,林老师再次祭出A、B卷。小卫同学再出手——考完A卷又考了B卷。结果如同上次的翻版:两卷分数仅有一分之差。林老师的试卷设计功底再次得到了验证,严谨、均衡、科学。考后他欣慰地告诉我们:“AB卷的初衷是让同学们重视平时的自觉学习,培养诚信考试的习惯。现在目的基本达到,以后我们就恢复到正常模式吧。大家要记住,高考是一人一卷,真才实学才是关键。平日的学习是为了扎实掌握知识,未来的考试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顺。”

转眼高中生活结束。高考总复习阶段,林老师依旧兢兢业业,从最基础、最易遗忘的知识点开始,层层深入,带我们拾遗补缺,再做提高。他特别强调解题技巧,也毫不避讳地指出:“数学是要记的!公式、概念、重要结论,必须在理解基础上牢牢记住。别总说数学不用背,记和懂相辅相成。”在他系统而精心的带领下,全班数学水平整体提升。这份帮助于我尤为深切,我虽没参加高考,但最终在中考数学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份荣誉背后,凝聚着林老师的心血与智慧。

时光荏苒,林老师虽已不在,可恩师的身影、专注、付出,却愈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