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教研员新课改?新教材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举行。参训的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科学教师陈巧芳,心中始终牵挂着600公里外的学生们。“这堂公开课的前沿理念太实用了,回去就要把这些方法融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探究中感受科学乐趣,把好奇心变成创造力。”她的话语里,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这份热忱,已伴随陈巧芳走过十七个春秋。2008年盛夏,怀揣着“为孩子播撒科学种子”的梦想,她踏上三尺讲台。
从初登讲台时的青涩忐忑,到如今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的从容笃定,她始终如一地扮演着“科学播种人”的角色。
实验室里,她俯身指导学生记录植物生长轨迹;科技节上,她牵头搭建创意模型展示平台;教研活动中,她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心得……十七载寒来暑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巧芳始终扎根科学教育一线,以“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践行着“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誓言。
“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孩子们触摸自然的脉动,感受世界的奇妙。”这是陈巧芳教学多年的教学准则。
在她的课堂上,科学从不遥远:湿润纸巾里悄然萌发的种子,让孩子们用稚嫩笔触记录下生命的奇迹;亲手制作的风向标在风中转动,让抽象的“风向”原理变得可感可知;显微镜下游动的草履虫引发阵阵惊叹,为孩子们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这些教学瞬间,正是她为学生埋下科学梦想的伏笔。
谈及执教生涯中最自豪的事,陈巧芳的眼中满是光彩“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绽放的每一个闪光瞬间,都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实验成功时那一张张写满惊喜的笑脸,课后围着她追问“为什么”的热闹场景,甚至有学生因一堂课爱上科学、走上探索之路……这些画面,不仅让她深刻体会到科学启蒙的力量,更成为她持续创新教学的动力源泉。
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陈巧芳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勇毅前行。从备课组长到教研组长,再到教务处主任,岗位在调整,但她“扎根课堂、服务学生”的核心从未偏移。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她擅长用启发式提问点燃学生思维,打造出“扎实不失灵动、严谨兼具趣味”的特色科学课堂。凭借过硬的教学实力,她的课例在省市级公开课评比中累计获奖20余次;在深耕课堂之余,她笔耕不辍,主持或参与8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成功实现从“教学实践”到“理论升华”的跨越,为区域科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3年,陈巧芳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推动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教改实验校”。依托闽北“绿色金库”的生态优势,她牵头开发“植物探究”校本课程体系:组织编写12册植物探究读本,构建起从“奇妙植物世界”到“植物微观探秘”的完整课程链;推动学校建成植物探究实践基地,创新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户外研学——让科学教育走出教室、扎根生活,成为她践行新课改理念的又一实践。
作为南平市科学学科指导组成员、市级骨干教师,陈巧芳始终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人,用“头雁效应”激活“群雁活力”。在校内,她牵头打造“科学教研共同体”,每学期组织20余次专题教研活动,带领团队学习最新教育理念,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对青年教师,她倾囊相授教学设计、课堂把控技巧,助力多名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让学校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浓厚教研氛围。在校外,她积极参与全市科学教学规划制定,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指导,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区域,为南平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十七年教育路,一颗初心如磐。从教坛新秀到学科带头人,陈巧芳用坚守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用创新谱写了科学教育的精彩篇章。展望未来,她表示将继续以“科学播种人”的身份深耕教育沃土,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