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炸不灭的坚劲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扫一扫 看一看

夜读《建瓯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读到第七章,那些被宏大叙事压缩的细节突然舒展,从历史的褶皱里,方知建瓯在抗战烽火中,如何以竹般的坚韧挺过摧残,如何以无声的脊梁撑起东南战场的天空。

先了解一组数据,日军侵华期间,对建瓯出动飞机761架次,投下炸弹 2581枚,炸死炸伤 869人,炸毁房屋650座。最为惨烈的是1942年7月11日,日军17架战机向建瓯扑来,当天投下炸弹68枚,且多为燃烧弹,整个城区一片火海,死伤285人,毁屋354栋。还是这个月,日本731部队向建瓯投掷细菌弹,导致3200多人患上鼠疫。日军对建瓯的侵袭,轰炸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巨,在后方山城首屈一指。

屹立城心的鼓楼,装有防空警报系统,它是抗战中最传奇的存在。建瓯被炸得千疮百孔、废墟一片,鼓楼却完好无损。这也是建瓯历史上的一个谜题:日军战机为何不炸鼓楼?答案有点搞笑:一是鼓楼红墙青瓦,长得像寺庙,信奉佛教的日军怕炸了寺庙遭“报应”;二是日军可能把它当“导航App”——毕竟轰炸主要目标大洲机场在西北方,往返总要经过鼓楼上空。

大洲机场,就是今天我们说的飞机坪。这又牵涉到建瓯的另一个历史之谜:日军为何多次轰炸建瓯这个内陆山城?除了建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设有许多重要机构如福建绥靖公署、国民党军委会建延师管区司令部这两个原因,最主要的便是因为大洲机场。

这座1933年修建的简易机场,因抗战期间东南沿海各个省份的机场都被日军占领,竟成为东南地区唯一未被日军占领的航空枢纽。别看它简陋,却承担着飞虎队中转、物资运输等重任,甚至能直飞日本本土搞“外卖轰炸”。为此当时的国民党空军第十三总站曾两次搬到建瓯,直到抗战胜利,第十三总站建制撤销,大洲机场这个东南航空界的“孤勇者”才终结了使命。

飞机炸不毁鼓楼和机场,更炸不灭建瓯人民的坚劲:抗战伊始,就有500余名建瓯子弟加入新四军五团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南雅保育院收留了300余名战争难童……

抗日剧社的歌声响彻竹山林海:党员张翼冒死重建党组织,陈贵芳带50名游击队员与千名顽军周旋半月,歼敌五百,百姓自发为游击队送粮送盐……这种“竹根相连”的凝聚力,让建瓯在双重围剿中始终未被“斩草除根”,越战越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笋竹之都的抗战史,总让人想起郑板桥咏竹的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