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林超 黄丽平)日前,在顺昌法院洋口法庭与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僵持不下的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成功达成和解。本案依托顺昌县“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平台,运用“智联四治”机制,整合法院、综治中心、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进行多元解纷,不仅实现“案结事了”,而且彰显基层矛盾化解的实效与温度。
8月19日,顺昌县某镇政府委托工人高某对政府宿舍楼顶水塔进行维修清理。作业期间,高某不慎从顶楼坠落身亡。事故发生后,高某家属与镇政府就高某的死亡原因及赔偿数额等问题产生重大分歧,高某家属要求镇政府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双方经多次协商未果,镇政府随即通过县“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平台提交纠纷信息。平台及时将案件转至当地综治中心及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随后,调委会连续两日组织多轮调解,但因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存在较大争议,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在此情况下,调委会向顺昌法院洋口法庭发出协助请求。
接到请求后,洋口法庭立即响应“智联四治”工作机制,庭长带队赶赴当地参与调解。在全面核查事实的基础上指出,高某在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系安全绳,导致事故发生并造成死亡,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过错。同时,镇政府作为接受劳务方和作业组织者,依法应承担相应责任。
针对赔偿事项,洋口法庭结合审判实践与法律规定,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法定赔偿项目的计算方式和标准逐一解释,指导调委会依法核算,并向高某家属细致讲解计算依据,促进赔偿方案得到双方认可。在洋口法庭与调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高某家属逐步调整赔偿诉求,镇政府同意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最终,双方就分期支付赔偿方案达成一致意见。8月21日,双方在调委会的组织下签订调解协议,洋口法庭当场对该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避免了后续诉讼程序。
本案通过“智联四治”机制高效对接和非诉调解方式,形成了“法院+综治”多方协同、法理情融合的基层解纷新路径,是顺昌法院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接下来,顺昌法院将进一步探索“法院+综治”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专业指导和温情调解,助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