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消电+消气”,筑牢古镇“防火墙”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邵武市和平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古镇里有闽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和平书院,还有许多庵庙宫观、祠堂及义仓,更有300余幢明清民居建筑,是中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之一,被誉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然而,古镇民居多为木质结构,存在电气线路老化、液化气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邵武市消防救援大队创新“消电+消气”协作机制,联合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和邵武市液化气有限公司,携手筑牢古镇“防火墙”。为持续深化协作机制走深走实,有效防范化解和平古镇电气与液化气火灾风险,今年以来,和平镇持续开展多轮由消防部门和供电、液化气企业联合开展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化解消防安全隐患。

打破壁垒,创新协作格局

“以往单一部门的排查往往‘力不从心’,消防部门懂火情却对用电线路细节不精通,电力部门熟悉线路却难判断燃气使用风险,企业自查又缺乏专业标准。”邵武市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徐俊晔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邵武市消防救援大队创新推出“消电+消气”协作机制,通过明确三方职责、建立定期会商、联合排查、应急联动等制度,将分散的监管力量拧成一股绳。

“我们不是简单‘凑班子’,而是制定了联合排查手册,对居民用电线路负荷、液化气钢瓶检测、灶具安全距离等指标形成统一标准,让排查更精准。”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安监部负责人说。

专项行动中,三方组建了3支联合排查组,每组配备消防监督员、电力工程师、液化气安全管理员各1名,针对古镇核心区、民宿聚集区、餐饮集中区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65处重点场所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43处。

由表及里,消除火灾隐患

“老板,您这液化气钢瓶离灶台太近了,不符合安全距离标准,而且连接的软管有老化开裂的痕迹,得马上更换。”在一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餐馆里,邵武市液化气有限公司的安全员手持检测仪器,一边指出问题,一边向店主说明隐患的严重性。旁边,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的电工正打开墙角的配电箱,用红外测温仪仔细检测线路温度,“此处用电负载点过载,我们将派人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供电。”

这样“多兵种”协同的排查场景,是专项整治行动的日常。

针对和平古镇建筑“年代久、布局密、功能杂”的特性,排查组坚持“一店一策”“一户一档”的原则,既瞄准看得见的显性问题,更深挖藏在角落的潜在风险,实现从“表面整改”到“根源治理”的突破。

在电气安全整治方面,排查组重点对木质结构建筑内的线路进行“体检”,累计更换老化线路3.2公里,为26户居民和商户加装漏电保护器,拆除违规搭建的电线支架18处;在液化气安全整治方面,更换液化气减压阀8个,免费为53户更换金属包覆盖软管,纠正不规范使用行为23起。与此同时,排查组对古镇内的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照明等设施进行全面“复诊”,补充更换过期灭火器12具,修复损坏的消火栓3处,新增应急照明18处、疏散指示标志23块,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长效护航,守护古镇烟火气

“不仅要消除现有隐患,更要让安全意识扎根在每个人心里。”邵武市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吴旋表示,在排查整治的同时,三方联动开展了“消防安全进古镇”系列宣传活动。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制作了《古建筑安全用电指南》漫画手册,邵武市液化气有限公司拍摄了《钢瓶使用十不准》短视频,邵武市消防救援大队则组织居民开展培训演练,累计培训群众300余人次。

为巩固整治成果,三方还建立了隐患整改“回头看”机制,由和平镇政府、景区管理部门牵头制定整改方案,消防部门和供电、液化气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对已整改的场所定期复查,对难以立即消除的隐患,多方联合解决。“比如古镇东巷那片老宅子,线路改造需要协调多家住户,我们联合社区一起做工作,争取用一周时间完成改造。”排查组成员告诉记者。

下一步,邵武市将把“消电+消气”协作机制常态化,守护古镇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