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古称建州,千年文脉在青砖黛瓦间流淌。当现代法治精神与古城文脉相遇,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展现着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近年来,建瓯市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化身公共利益守护者,创建了“检护建州·赓续文脉”检察品牌,为建瓯古城保护注入法治动力。
建瓯市检察院以服务保障建瓯市委打造的“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加快建设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工作主轴,出台了《建瓯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建瓯市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细化十条措施,构建”公益诉讼为主导+综合治理为补充”的模式,通过磋商、检察建议、圆桌会议、公开听证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截至目前,建瓯市检察院已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71件,发出检察建议58份,助推职能部门争取资金230余万元,督促整改问题、修缮文物70余处,为建瓯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赓续历史文脉方面,建瓯市检察院依托南平市检察院创建的“绿色+红色+古色+N”的“多色南检”等检察品牌,以“意见磋商→检察建议→跟踪回访”闭环办案模式,构建“政府引导、司法协作、社会参与”协同保护路径。针对文化遗产保护短板,制发检察建议32件,推动建瓯文庙片区等文物的保护修缮及建苗迎宾习俗等非遗传承保护。此外,建瓯市检察院主动帮助图书馆修缮《福建全省地舆图书》;复刻《瓯宁县志》并捐赠博物馆、图书馆,填补两馆的馆藏空白,实现建安、瓯宁两县“双志合璧”的成果。
在守护生态青绿方面,建瓯市检察院践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深化“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4件,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8处,恢复河岸原貌18处,整治养殖污染场所35处。同时,率先在南平市开展整治“三无船舶”专项行动,督促拆除“三无船筏”60条,销毁渔具100多组,查没动力15台、逆变器1台。建瓯市检察院还以检察建议推动建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种群栖息地,该做法2025年年初被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专题报道。
近年来,建瓯市检察院聚焦种质资源、涉台文物、英烈纪念设施三大领域,持续深化保护工作。针对福建省现存唯一闽台同根茶园古茶树受白蚁侵害问题,以检察建议促成属地政府对古茶树治理、复壮。同时,将古茶树纳入生态修复金的保护范围,设立“百年矮脚乌龙茶园(闽台同根茶园)生态司法协同保护基地”,为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注入新动能。针对见证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合作的重要历史建筑清代古民居王福艇宅与大庙,通过检察建议、公开听证推动属地政府依法履职。按照“古民居活化+北苑贡茶文化”的设计思路,推动古民居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守住两岸文化“活化石”。为积极探索“检察服务+英烈设施”机制,建瓯市检察院联合建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专项检查,共办理案件5件,助推保护英烈纪念设施4处,守护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