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斌 实习生 叶子晗)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延平区的南纸1958创业园,看到这曾经沉寂的老工业厂房已焕然一新,厂房内机器声与交流声交织,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这座承载着南平工业辉煌记忆的园区,在政府、国企与市场的协同努力下,成功实现华丽转身,释放经济新增长点。
南平造纸厂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曾在中国新闻纸行业独占鳌头40余年,是南平工业发展的标志性企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2017年全面关停后,780亩土地、31万平方米建筑长期闲置,如何让这片宝贵的工业遗产重焕生机,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推动老厂房的改造与重生,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南纸1958创业园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战略重点。南平市国资委积极统筹协调,联合武夷发展集团、延平区委、区政府,探索出“政府引导、国企实施、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通过多方调研与科学规划,明确了“工业遗产活化+产业升级”的发展定位,力求在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引入新兴产业,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改造过程中,武夷发展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仅用120天就完成首期3.5万平方米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园区不仅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还精心保留了标志性建筑、老式造纸设备及历史档案,打造“南纸时光走廊”“工业遗址公园”等文化景观,让老厂房的历史底蕴得以延续。
如今,南纸1958创业园已吸引众多企业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截至目前,园区一期已有15家企业抢驻2.7万平方米空间,涵盖劳动密集型企业、商贸物流及生活服务等多元业态,带动1200人就业,年产值达2.6亿元。
南平市海之秀服饰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025年1月入驻园区后,企业在这里规划了3500平方米的宽敞厂房和招收了50余名员工。“园区服务高效,帮我们解决了诸多难题,区位优势明显,租金也实惠。”南平市海之秀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晖表示,他对未来“以商引商”、共同繁荣的园区充满信心。
同样在今年1月落地园区的南平市百川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借助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配套,实现了业务的快速拓展。据悉,该公司配备120名员工和30辆运输车辆,每日货物进出量达600吨,业务覆盖南平、三明等地。“园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而且还有安全消防等方面的专业指导,让我们运营更安心。”该企业负责人郑荣生对园区服务赞不绝口。
除了工业和物流企业,园区内1958咖啡馆的入驻,为园区增添了一抹温馨的生活气息。店主郭哲敏看中的正是园区红砖楼的历史感和相关的政策支持,决定在此开启创业之旅。如今,咖啡馆不仅是员工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园区工业遗产与现代消费融合的新亮点。
武夷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捷表示,南纸1958创业园的实践证明,国有资产盘活不是简单的“旧貌换新颜”,而是政府引导、国资监管、国企执行与市场活力的深度融合。
接下来,南纸1958创业园将在原有的发展基础和路线上持续发力,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入驻,丰富产业业态。同时,园区还将持续活化工业遗产资源,深化“影视IP+文旅消费”融合,力争在带动就业、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上实现新突破,让老厂房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