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建瓯这样“点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建瓯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指导朝阳竹编帽业进行竹编帽标准制定。(姜慧娴 摄)

“知创福建”建瓯工业园区工作站揭牌仪式。(陈小龙 摄)

清晨的建瓯城,豆浆粉的醇香在街巷间弥漫。美食博主阿蔡刚把一块金黄酥脆的光饼送入口中,手机直播画面里便涌入一条条弹幕:“这饼看着就香!”“建瓯在哪?我要去!”短短七日,这场名为“100元吃遍建瓯”的舌尖之旅,让两千七百多万网友记住了这座千年古城“步步有历史、街巷藏美味”的独特魅力。

这烟火气十足的一幕,正是建瓯市市场监管局为“建州味道”点亮的聚光灯——近两年,从街巷小摊到央视荧屏,147家“建字号”品牌店携300多种产品,让千年滋味香飘全国……品牌的力量,正悄然改变这座古城的商业生态。

街巷烟火,熬出品牌“浓汤”

“以前哪敢想,我们小店的光饼能上央视!”在旺弟光饼店里,店主一边麻利地擀着面团,一边感慨。

品牌蝶变背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整合行动。近年来,建瓯市委、市政府将散落的历史人文、美食特产资源串联成珠,成立“千年建州·建字号”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专业运营公司。147家授权主体、300余类产品——从东峰矮脚乌龙茶到北苑贡茶,从大肠粿到豆浆粉,终于凝聚成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建瓯还深挖“游在大武夷,吃在古建州”的金字招牌,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建瓯分会场、南平市文旅经济大会两场活动便吸引超百万客流;中国品牌日展台前,福矛酒馥郁的香气如同无形的丝线,牢牢“勾”住了往来客商的脚步;北京福建会客厅的推介周上,建瓯光饼那标志性的酥脆口感,让初次品尝的北方食客们忍不住连连咂嘴,回味悠长;第四届建瓯美食文化旅游节的灶台边,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258名顶尖厨师同台竞技,争相烹制最具代表性的“建州菜”……

如今的“千年建州·建字号”,早已是荣誉等身的区域品牌标杆。它不仅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的入选成员,其成功经验《建设区域品牌 助力商品提档升级》更被收录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成为全国县域品牌建设的典范。品牌内涵持续深化,《“建州味道”名宴荟萃》正式出版,60道“建州味道”核心菜品标准同步发布,为美食传承与创新立下规范。

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豆浆粉、光饼、大肠粿等经典小吃在央视综合频道《三餐四季》栏目惊艳亮相,俘获亿万观众;“东峰矮脚乌龙”与“北苑贡茶”双双跻身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福建福矛酒业集团品牌价值高达13.84亿元,实力彰显。建瓯市本身也获得中国烹饪协会的高度认可,连获“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美食文化地标城市”“山海生态美食地标城市”三项重量级称号。这一系列的成果,正是“千年建州·建字号”文化内核与市场价值实现双提升的最有力见证。

专利证书,化作发展活水

专利证书如何变“真金白银”?建瓯市市场监管局为中小企业搭起“知产”变“资产”的桥梁。

时间倒回至6月26日,一场聚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银企对接会在建瓯市市场监管局火热举行。

15家手握专利却苦于融资难题的企业代表,与5家金融机构负责人“面对面”坐到了一起。市场监管局的业务骨干现场化身政策讲解员,条分缕析地解读专利质押贷款的申请条件、评估流程和操作要点,精准对接企业融资痛点。会后,参会企业代表们难掩兴奋:这场对接会不仅让他们清晰掌握了最新的金融政策和适配产品,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与金融机构直接沟通的桥梁,有效破除了长期困扰企业的融资“信息壁垒”。

这场破冰之旅酝酿已久。2024年,建瓯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精准发力,着力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该局在工业园区内设立“知创福建”工作站,成立知识产权服务宣传室,打造“站点咨询+宣传普及”双轮驱动的服务矩阵,为园区100余家企业提供零距离、常态化的政策解读与业务咨询。同时,设立南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瓯工作室,为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纠纷化解平台。

跨区域保护网也在同步织就。他们积极突破地域限制,与庆元县、松溪县、邵武市、延平区、建阳区等地市场监管、法院部门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持续深化跨区域、跨部门执法维权协作机制,显著提升侵权案件协同处理效能。

该局以“征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特别是针对双羿竹木等重点创新主体,细致摸排专利维权诉求。在金融服务上持续创新,精准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具,已为5家企业成功对接需求,实现质押贷款2521.4万元,有效“撬动”了企业发展新空间。

与此同时,建瓯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和商品,畅通侵权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对商标、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查处力度。将知识产权检查深度融入日常监管体系,依托“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及“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按季度开展定向抽查,确保侵权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截至当前,已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10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50件,移送外市侵权案件28件,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创新热情。

古艺新标,撑起质量脊梁

五月的茶神庙,细雨润湿了千年石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家组驻足在“喊山祭茶”的石碑前,耳畔是茶农高亢的祭文吟诵。“北苑贡茶要焕新,必须在标准上突破。”专家的点评,亦是建瓯市市场监管局努力的方向。他们深知,要让千年的贡茶、坚韧的竹编、醇香的老酒焕发新生,光靠情怀不够,更需要质量与标准这把“金钥匙”。

改变在茶山深处悄然发生。“北苑贡茶”这块金字招牌虽响,却缺乏现代标准的支撑。市场监管局先是当起“谈判专家”,协调将“北苑贡茶”商标无偿请回建瓯怀抱,为品牌复兴夺回根基;接着化身“标准工匠”,联合专家一头扎进茶园和作坊。从鲜叶采摘到萎凋湿度,从蒸青火候到研膏手法,甚至如何点茶品鉴,都细细打磨。最终,《北苑贡茶 蒸青研膏茶》等4项团体标准、《闽北水仙茶冲泡与品鉴》标准,以及关乎种植、加工、品鉴的3项关键规程相继出炉,为千年贡茶量身定制了“现代身份证”。

标准的力量同样重塑着传统竹编。作为国内唯一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竹编安全帽厂,朝阳竹编帽业产品虽过硬,却苦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大型工程不敢轻易采购。

建瓯市市场监管局得知后,充分发挥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作用,指导和参与朝阳竹编帽业主导的《竹编安全帽》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终于,去年5月,凝聚着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竹编安全帽》团体标准呱呱坠地,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布。这不仅是一项标准,更是建瓯“以竹代塑”绿色梦想迈出的坚实一步。

质量革命的触角延伸至全产业链。经建瓯市市场监管局牵线搭桥,促成建瓯市政府与省标准化研究院签订县域标准化共建协议,为整个产业提升“标尺”。

成果是香甜的,“双龙戏珠”这块老招牌,在福建省老字号评选中高居第四,香飘更远;“黄华山”则凭借一项核心酿造专利,捧回了南平市专利奖一等奖的桂冠。

更令人振奋的是,双龙戏珠、双羿竹木、朝阳竹编帽业三家企业,齐齐上榜“福建省标准创新型企业”。老字号在标准的引领下,酿出了新味道。

建瓯在质量强市的道路上,接连收获沉甸甸的“国家级”认可,步伐铿锵有力:

去年11月,建瓯成功跻身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城市行列!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其长期以来深耕质量、筑牢标准工作的国家级背书,标志着建瓯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蓝图中占据了“种子选手”的重要席位。

由建瓯市市场监管局精心擘画的《百城质量提升推荐活动方案》,以其前瞻的理念和扎实的实践路径,被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重点推荐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参与2025年度“百城质量提升”重点活动的角逐!建瓯探索出的质量提升“地方经验”,获得了走向全国舞台、贡献“建瓯智慧”的宝贵机遇。

从晨光中的豆浆粉摊到深夜的实验室,从茶山上的嫩芽到流水线上的竹器,建瓯市市场监管局以“品牌为翼、知产为桥、质量为基”,为千年建州注入了强劲动能。当理学名城遇见现代治理,当街巷烟火融入标准刻度,这座古城用最生动的实践诠释:高质量发展并非宏大叙事,它就藏在每一块酥脆的光饼里,在每顶安全的竹编帽中,在专利证书变贷款批文的惊喜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