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体验式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幼儿时期进行的美术活动是孩子表达内心世界,挖掘自身潜能的最好渠道。当前,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下,幼儿往往处于被动学习与接受状态。与之相对的是体验式美术教学活动更加强调幼儿的实际感受与自主参与,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积极性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创造力,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中班幼儿正处于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体验式美术活动,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体验式美术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特点

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贴近儿童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从真实情境出发,在美术活动中开展真实的艺术实践,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程式化方法的束缚,重构美术教学场景,采用项目式学习、游戏化互动等方式建立开放包容的创造生态。为幼儿打造全方位的“视觉观察、触觉感受、听觉联想”等跨感官体验环境,实现从“技法模仿”到“创意表达”的有效迁移。

(二)价值

1.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多样化的实践体验形式,可以更好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起幼儿对美术的探索欲,让幼儿从消极接受变成积极加入。

2.发展幼儿创新思维性:在自由开放的情景中摆脱规则、释放个性,幼儿能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独特的创意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自由开放的空间里自由绽放。

3.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性:依靠自身感受及操作,幼儿通过探索观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形成主动探究事物的习惯,促进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中班幼儿身心发展与体验式美术活动的适配性

具象思维发展是4-5岁中班幼儿的典型特点,他们的观察力从整体迁移到局部,面向色彩和形状变得更为敏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能够灵活使用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同时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增强,喜欢把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检验。

比如体验式美术活动借助项目活动“光影小屋”,投放低结构材料(自然物、再生材料),引发幼儿多感官探索,把科学观察融入艺术表现,这种“玩中学”的方式既顺应了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又用游戏引导艺术素养和思维能力协同发展。

三、开展体验式美术活动促进中班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

教师以美术主题为依托,构建沉浸式的场景,“叠叠峦峦的九峰山”主题活动将九峰山的实景摄影照片作为美术区的背景,并播放山林鸟鸣和溪水的声音,引导幼儿化身小小探险家,想象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想象着奇花异石,同时尝试用粘土塑造茂盛的树林,用水墨渲染连绵的山脉,并收集树叶、花草等自然物制作森林拼贴画。

(二)构建自然探索式材料体系

突破传统美术材料限定,搭建以自然物为核心的多种创作体系。教师引领幼儿参加自然物的收集活动,例如春天的花瓣落叶,夏天的松果藤蔓,秋天的稻穗枯枝,冬天的小石子等,再加上回收利用的木材、旧布料等辅材,塑造“自然艺术资源库”。

(三)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

教师应践行“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大树博物馆”体验式美术活动为例,教师提供木片、树枝、树皮、松果等自然物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完成“大树故事墙”“会说话的树洞”等美术作品。促进幼儿个性化表征,发展同伴之间合作交往能力,达到美术创作和社会性发展的协同与共融。

总之,教师要基于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来助推体验式美术活动的整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契机,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多元感官中进行艺术表达,以兴趣为驱动探索创作想法,形成“发现具体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亲身动手实践”的探究式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