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南平市检察机关将红色文物保护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抓手,通过专项监督、机制创新、协同共治等机制的实施,用“检察蓝”为红色文脉筑起坚实法治屏障。据悉,南平市检察机关联合文物部门建立革命文物台账,在闽北共有19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静静矗立,诉说着中央苏区的峥嵘岁月。

精准守护每一处红色印记

“保护革命文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2023年10月,南平市检察院联合南平军分区、市文旅局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专题座谈会,一场覆盖全市的“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专项法律监督行动拉开序幕。

2024年3月,南平市检察院干警前往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的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旧址开展现场调查发现,墙体斑驳开裂,后门坍塌殆尽。这座见证中央苏区司法建设的重要遗址淹没在杂物与蛛网中。收到线索后,武夷山市检察院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圆桌会议,督促相关单位对“工农检察部”旧址保护依法全面履职。历经数月精心修缮,同年12月,这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工农检察部”旧址终于重新展露往日的风貌。

为全面强化对苏维埃时期红色资源的检察保护,南平市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苏维埃政府旧址检察监督专项工作。例如,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墙面重现历史原貌;邵武市洪墩镇桥头村苏维埃政府旧址的标语重焕光彩;政和县东平镇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内破损的木质结构得到加固……6处旧址均实现“修旧如旧”,让参观者得以触摸真实的历史温度。

自专项法律监督行动以来,南平市检察机关已立案办理相关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0件,制发检察建议22份,推动40余处革命文物和英烈纪念设施重焕生机。

提升红色资源保护新动能

2023年7月,南平市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的一通求助电话,拉开了光泽县检察院寻访刘斌烈士遗踪的序幕。1950年牺牲的光泽县四区区长刘斌,其安葬地长期成谜。为了不让英雄事迹蒙尘,光泽县检察院联动多部门走访,经过多番调查,最终确认刘斌烈士遗骸于1954年迁回山西古县安葬。“英雄不能只活在记忆里。”检察官们深知,若未载入史册、镌刻于碑,这份牺牲终将被时光冲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光泽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将刘斌记入烈士英名录、刻入烈士陵园英名碑。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响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工作,经过闽晋协作寻得《烈士灵柩转送证照》等史料,厘清烈士生平。今年清明节前,刘斌烈士剿匪事迹在战斗遗址勒石成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地标。

光泽县检察院寻回红色记忆的生动实践,正是南平市检察机关依法履职守护英烈荣光的缩影。这抹“检察蓝”守护英烈荣光的身影,在闽北大地处处可见。例如,建瓯市检察院探索“检察服务+革命文物”机制,让孙树一等烈士合葬墓告别风雨侵蚀,迎来专人管护;建阳区检察院跟进监督推动“漳墩革命烈士纪念碑(亭)”和“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旧址”两处文物整改,重焕新生。

此外,南平市检察机关还以机制建设为英烈保护注入持久力量。例如,邵武市检察院与多部门联建革命文物保护协作机制,松溪县检察院同退役军人事务局共筑英烈权益维护机制……

凝聚社会共同守护的力量

在延平区王台镇王台村,黄氏宗祠静静矗立。它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东方军野战医院旧址”。曾经,这座革命旧址的墙体被违章建筑与旱厕紧紧依附,周边堆积的木柴杂乱无章,不仅损害了红色文物的庄重气韵,更潜藏着安全隐患。

“我们发现有关部门未能全面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于是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并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公开听证会,全程监督办案过程。”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延平区检察院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职责部门依法全面履职,及时消除红色文物保护隐患。

在延平区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与属地政府共同协商敲定整改方案的同时,该院干警还主动向旧址周边居民耐心讲解保护红色文物的重要意义。最终,在多方努力下,文物周边180余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被顺利拆除,周边8处垃圾及建筑安全隐患得到清理。

此外,技术赋能也让监督更具穿透力。南平市检察机关联合“益心为公”志愿者,运用无人机航拍、执法记录仪取证等方式开展全域排查,让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革命遗址也能纳入保护网络。

从苏维埃政府旧址的修缮到烈士纪念碑的焕新,从机制建设的完善到社会共识的凝聚,南平市检察机关将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以履职担当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让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让闽北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