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西日报

明月照故乡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第04版 旅途       上一篇    下一篇

■ 侯为标

秋分那天下午,快递小哥给我打来电话,让我记得到小区的菜鸟驿站拿包裹。我听后一头雾水,自己平时从不网购,订的报纸杂志,也都是直接送到单位的,包裹从何而来?

下班后,我果真拿到了包裹。拆开一看,原来是大姐从老家给我寄来的月饼。整整四盒,全是清一色的广式火腿月饼,包装有些简单,但全是我喜欢的口味。记得家人曾笑话我,说现在生活品质提升了,我嘴巴也开始“摆谱”了,月饼只认火腿这个“单品”。

空气中顿时弥漫开一股香味。虽说离中秋节还有几天,但香喷喷的月饼撩人味蕾,让人难以抵挡。我主动下厨,做了几个下酒菜,开了瓶红酒,把餐桌搬上了露天阳台,和爱人开怀对饮,提前“彩排”一下过中秋节的仪式感。

我一口气吃了两个月饼,连沾在手指头上的细屑,都放进了舌尖。正所谓物贵于稀,那是正宗家乡的味道。纵使隔着一个太平洋,味蕾的记忆也不会有丝毫改变,就算后面再好的日子,也无法抹除对原乡的记忆储存,家乡的胃和家乡的味,早已标签化融入生命的谱系里。

将手机挂上自拍杆,摄像录音,给大姐发去一段仪式感满满的短视频。在银色的月光下,思念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对着镜头,我和爱人小心翼翼控制情感的闸门,我们真的非常想家。

在推杯换盏中,我喝得有点微微地飘。此时此刻,月饼不再只是普通的食品,而是浓缩在亲情里的乡愁,也让思绪飞到了一个叫故乡的地方。故乡,是许多外乡游子挂在嘴边的两个字,也是不少文学叙事中,经常使用的高频词。站在思念的两端,故乡像天边飘过的一朵云彩。

不禁想起小时候过中秋节时的情景。一大早,母亲就提着竹篮,风风火火出门赶场,像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样,手里捏着用手帕包着的几张零钞,割几毛钱肉,买几个散装月饼匆匆回家。瓦房上空炊烟袅袅,厨房里,锅碗瓢盆好不热闹。并不富裕的日子,却有一种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飘荡。兄弟姐妹齐聚一堂,围在父母身边,喝着自家酿的米酒,家长里短,龙门阵摆得尽兴,恨不得让全村人都听见。

现在的日子比从前好了很多,我们早已今非昔比,把自己天然无缝融合在都市里,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打拼,每天像从复印机上抽下来的一张“A4”白纸一样,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昨天重复前天的故事。我们把一切都带进了城里,唯独把故乡留在了远方。

在时空的变迁中,故乡成了他乡。在最初的原乡面前,自己倒成了外人,甚至成为一名匆匆过客。我们和父母、和兄弟姐妹聚少离多,和家乡渐行渐远。思念从此成为一道没有答案的试题,让人穷尽一生,也无法找到破译它的密码。

趁着微醺的酒意,我和爱人手牵着手,来到离小区只有200米的旌湖岸边赏月。我们看着月亮,月亮也看着我们。湖面帆影点点,夜鸟掠翅,树影波光摇曳,月亮在天上又倒映在水中,时不时还看见鱼儿摆尾泛起的波纹,你走多快浪花也走多快,你走多远浪花也走多远。

这一幕触动了我的文学审美,也撩拨了我的乡愁。旌湖是我经常去打卡的地方,卸下在职场上的铠甲和坚硬的外壳,让自己回归还原成一个平凡肉身。或立或坐,又或者纯粹发一会儿呆,时不时还会冒出几句风花雪月的句子。特别是每逢佳节,不能回家的时候,我都会静静地伫立在湖边,紧紧抱住记忆这块漂木,让流水带去对亲人千丝万缕的思念。

我深信,岁月和距离也许会改变很多东西,但乡愁会永远流淌在游子的血液里,故乡也会永远珍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无论海角天涯,也无论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