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平文庙大成殿
■ 陈龙林
我常陪同来漳平的宾客走进文庙,也时或独自登临拜谒,沐浴那穿越时空的儒风雅韵,感悟孔子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这里不仅是菁城古邑(城墙范围内)的制高点,更是漳平文化的精神高地。漳平文庙与县同生,跨越550余年,历经鼎盛、衰落,又在新世纪随传统文化复兴而重光。若再追溯,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铭刻于我们的心灵。每当我步入这座圣殿,敬仰之情、叹服之感、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
漳平文庙紧邻县衙,地位举足轻重。明成化七年(1471),漳平初设县治,百端待举。首任知县陈栗赴任之后,第一要务便是在修建县署的同时兴建文庙,并得漳州府同知蒋浚的鼎力支持。这座集祭祀与学宫于一身的建筑落成后,成为漳平崇儒重教、施行礼乐教化的圣地,斯文一脉,自此绵延。直至1905年科举废止,430多年间,此处香火不绝、书声琅琅,共走出20位进士、81位举人,贡生、监生、生员更是不计其数。文庙还设有学田,以资“延师督课,分俸奖赏”及“祀典”之需。每年春秋二祭,凡入学学子,必先至文庙行拜师之礼。岁月流转,文庙屡经倾圮与重修,前后达20余次。在明清两代,文庙堪称漳平文化昌明的象征。
此后,新学随新文化运动而兴起,文庙改为县立学校校舍;至新中国成立后,仍为菁城中心小学所用。虽不再举行祭孔典礼,琅琅书声却未断绝。1969年,文庙被改为漳平印刷厂,抗战时幸免于难的大成殿(1942年1月15日敌机投下哑弹落于殿前)又一次侥幸存留,作为排版车间使用,其余建筑则面目全非。1984年,大成殿被列为首批县级文保单位,交由印刷厂代管——这也成为文庙复兴的起点。
2004年,印刷厂改制解散,大成殿一度失管漏雨,濒临坍塌。昔日大雅之堂,竟沦为断壁残垣,有识之士莫不痛心。2007年,在市政协牵头下,“漳平市文庙修建委员会”成立,启动全面修复工程,2011年工程告竣。2012年,漳平文庙升格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次年,更荣获“全国孔庙保护先进单位”称号,复兴之势迅猛。
修复后的文庙,正如《重修漳平文庙碑记》所载:“今临斯宇,出入有门,陟降有阶,进泮有桥,谒拜有坛,朝圣有像。庭内花木芳郁,翰墨幽香,英声睿语,文光攸聚,风雅流辉。此其所以壮菁城之观瞻,衍文化之蕃盛,增历史之荣光也。”其规依循旧制,整体古朴雄伟、典雅庄严。中轴线以大成殿为核心,采取纵横相辅、均衡对称的布局,由低到高、由小至大,层层递进,烘托出肃穆崇高的氛围,凸显孔子作为思想圣哲的至高地位。
步入前门,可见四柱三间牌坊式的“棂星门”,阳刻其名。“棂星”源自古天文学中的“灵星”,被奉为主宰文运之星,象征孔子如明灯指引学子,也喻示孔子乃天上文星降世,祭孔如尊天。门背阴刻“金声玉振”四字,原指奏乐以钟起声、以磬收韵,有始有终、和谐圆满;孟子用以誉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对孔子思想与人格的至高礼赞。仰观此门,敬畏之心顿生。
向前即为泮池与泮桥。古制,天子学宫“辟雍”环以圆水,诸侯之学则限南面半水,称“泮池”。孔子受封文宣王,故建泮池以合礼制。池上石桥谓“泮桥”,科举时代士子过桥拜谒孔子,称“入泮”,喻示进学启运、平步青云。绕池过桥,仿佛步入学宫门庭,重返那个以文立身的时代。
穿过泮桥,便至戟门。此门高阔三间,中悬海地蓝匾,庄重恢宏。“戟”本为兵器,唐代起成为显赫门第之象征。因孔子被追封文宣王,唐玄宗特许孔庙立戟门,左右列戟二十四,比拟帝王仪制。立于戟门前,不由肃然屏息,遥想昔年儒士经此出入,论道研学之盛况。
迈过戟门高槛,巍然屹立者即是大成殿——文庙主轴建筑。其名取自孟子对孔子“集大成”之誉,与棂星门“金声玉振”遥相呼应。“大成”二字厚重如山,令人顿生崇敬、大韵悠思,思及孔子集古圣贤之大成、开儒家道统之先河的千古伟业。
沿祭台石阶步入殿内,正中奉孔子铜像,面南端坐,手持书卷,神容慈祥而睿智,圣贤气度宛然如生。左右分立四配立像: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东西两边次位列十二哲立像,东侧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侧为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诸像皆脱胎精塑,形神兼备,再现孔门四科贤哲与儒学传承的代表人物。殿内梁枋高悬清四帝御题匾额——“万世师表”“与天地参”“生民未有”“斯文在兹”,彰显儒家文化深远流长。漆金木联如“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等,句句铿锵,字字珠玑。更有《论语》漆金挂屏悬于壁间,殿堂肃穆,文光四溢。置身其间,恍与圣人对话,得沐千年智慧,深感文化传承之重、儒学涵蕴之深。
此外,漳平文庙尚存众多匾联、石刻、碑记与建筑饰物,细细品读,如翻阅一部立体的史书,可进一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意蕴与永恒魅力。
如今,当我再次立于棂星门下,看阳光拂过泮池石桥,听风声穿过戟门回廊,仿佛仍能听见那琅琅书声穿越时空,与千年圣贤低语共鸣。漳平文庙每年举行拜师礼活动,它不再只是一处古迹,更是一座城的精神图腾、一方人心中的文化原乡。它见证着历史沧桑,更守护着儒脉绵延;它让我们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走向远方——正如孔子所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或许正是文庙之于漳平、之于时代最深远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