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院连续三届入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学院选手获美容项目铜牌。

学院为紫金山金铜矿员工开展PLC、CAD课程技能培训。

学院与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化“消防技能学院”建设,图为全市消防救援支队代表在学院培训。

学院与美的、奥的斯、上汽集团、欣旺达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设“精匠班”,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产教深度融合。

龙岩技师学院第二校区。
■龙媒体记者 曾燕福 通讯员 游邦兴 文/图
一技之长展风采,全国大赛见真章。
近日,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龙岩技师学院学子奋勇争先,斩获1铜2优胜,综合成绩位列全市参赛单位之首,为福建省院校在此次比赛世赛项目中摘得唯一一块奖牌的同时,1名参赛选手入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成为全市唯一。
至此,今年以来,学院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17人次,其中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5枚、优胜奖4个,占据全市获奖总数的“半壁江山”。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不仅是学子们勤学苦练的见证,更是学院深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体现。
作为闽西革命老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龙岩技师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根植红土、服务发展、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办学理念,秉持“德技日新”校训,紧密对接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与龙岩市“5+N”现代产业布局,全力推进全国一流技工院校建设。
学院先后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等30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全日制在校生连续五年超万人,成为福建省首所“万人技师学院”,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以赛促学业
磨砺技能精兵巧匠
走进龙岩技师学院实训大楼,仿佛置身一个个现代化企业车间:多品牌教学车辆整齐排列,数控机床轰鸣运转,电气控制、焊接、钳工等实训区域秩序井然。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技能竞赛机制化、常态化。各专业全面对接世界技能大赛选拔标准和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日常梯队训练—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文化月—专家指导—外出集训”等多级培养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
据统计,学院师生近年来在国家级竞赛中获一等奖2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培养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级专家教练32人,3名选手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学院还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11个、市级13个,形成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的强大平台。
以赛促就业
推进高质量产教融合
技工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对接产业、服务就业。
学院坚持“把学校办进企业,把企业搬进学校”,与紫金矿业、新龙马、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欣旺达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设“精匠班”,共育技能人才。
学院扎实推进新罗区未来城产业学院、连城产业学院、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等建设,推动专业建在产业链、课堂设在车间里,实现校企“双向奔赴”。2025届毕业生共2529人,已签约2483人,签约率达98.5%,其中留岩就业2025人,本地就业落实率80.5%,为龙岩“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提供了大批产业技能人才。
学院牵头组建“闽西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技工院校联盟”,并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与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建“消防技能学院实训基地”,开展消防员定向培养;与市总工会合作建设福建省“工匠学院”,获批“全国工匠学院”,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技工院校。
以赛促教学
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学院积极对接赛项标准,围绕龙岩“2+4”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新兴专业建设,促进新专业的开发和新职业的发展,实现新行业、新产业、新岗位与新职业、新专业、新课程的协同发展,同时提升康养服务、电子商务、烹饪、电子技术、交通工程、化工等传统专业内涵。
学院重点打造数控加工、烹饪两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国家级骨干专业,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重点建设单位为契机,建有21个一体化教学车间,编写一体化教学工作页13套,正式出版一体化教材6本,“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0%,教师在省级一体化教学比赛中获奖18人次。
学院推行“3.0版一体化教学改革”,引入企业真实项目30个,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课程,企业导师授课占比超60%,实现“教学即生产、课堂即车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从85%提升至95%,真正实现机制层面的“深度融合”。
以赛促品牌
打造闽西技工教育样板
近年来,学院通过技能竞赛培养的优秀学子,已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扎根企业、锐意创新,成为技术骨干和岗位标兵。学院积极组织选手参与国际国内技能交流活动,展示闽西技工教育的成果和特色,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深化“职教出海”,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合作体系。建成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当选“中巴数字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与10余国建立合作关系。引进CIDESCO国际美容认证标准,开发6门国际课程,选派12名教师赴海外研修。
深化闽台合作,构建“学术交流中心+5个培训基地”合作网络,举办抖音培训实践营等特色项目,培养台青200人次,促成5名台青在岩创业。
学院持续深化广龙合作,与广州机电技师学院、工贸技师学院签署对口合作协议,共同争创全国优质技工院校,为老区、湾区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深入实施福建新疆职业教育“区域交流、校际互动”行动计划,与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署对口支援协议,成立“援疆教师工作室”;与云南临沧技师学院签订校校合作协议,促进闽滇两地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同步提高;与江西省宁都技师学院等广泛开展共建合作,积极促进优势互补,共谋校校高质量发展之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
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为42国182名学员开展中式烹调等培训,为中资企业定制技能课程,编写《食用菌双语培训教材》填补行业空白。形成“双语教材 +国际标准+文化体验”三维培养体系,累计培养国际化技术人才800余名,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办学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老区特色的办学之路。
以匠心致初心,用技能赢未来。让技能成为人生的一种选择,成为实现梦想的途径。如今,从学校到赛场,越来越多的工匠少年通过技能大赛走向人生的高光时刻。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技能人才的黄金时代。学院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放大大赛效应,将技能大赛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模式的重要抓手,促进赛教深度融合,注重大赛成果转化,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贡献技能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