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长汀县第一中学举行120周年校庆活动

长汀第一所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汀州校区今年9月顺利开学

2025年5月,长汀师范附属小学举行象棋比赛,300多名小棋手齐聚赛场,以棋会友,共享智慧博弈之趣。

长汀县汀州小学的绿茵场上,星迈足球社团的孩子们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专注练习足球技巧。

长汀县实验小学创新构建“拾珍园”中草药实践基地,开展社团活动,举办“拾珍园”文化节,系统开展多学科融合项目学习。

2025年7月9日,长汀县教育系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厦门大学举办。
■通讯员 钟臣彪 林加涛 林永锋
日前,在龙岩市召开的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上,长汀县委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近年来长汀坚持教育优先,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亮点和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悉心指导下,长汀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设教育强县、打造闽赣边教育名城”的目标,聚焦学生、家长、学校所需所盼,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强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全县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
领跑地位持续夯实。近四年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2022、2023年高考实现“一县五清北”,2024、2025年实现“一县六清北”,今年高考长汀一中物理类全省前100名5人,居全市首位,在全省县域普通高中排名并列第一。同时,特控上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远超龙岩市县级同类学校,质量和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加快推进教育补短板项目,今年以来先后完成长汀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区(一期)、长汀二中琢玉教学楼、长汀四中改造教学楼、长汀一中卧龙学校改造教学用房等项目,新增学位3000余个。持续深化总校制、集团化办学改革,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覆盖。
队伍建设坚实有力。举全县之力优先保障教师补充需求。2025年,在全县编制极度紧张、不再增加其他单位新增编制申请的情况下,统筹调剂编制45名优先用于中学教师招聘;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参照“三支一扶”人员待遇招聘编外教师、返聘银龄教师等多种方式补充师资,有效缓解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改革创新亮点纷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汀州校区于9月顺利开学,有力填补了我县普通高等院校办学空白,千年州府实现大学梦,被省教育厅誉为“全省高校高职下沉办学、县域中职转型升级的样板和典范”。长汀一中与美国埃尔兰乔中学缔结“飞虎队友谊学校”,经验做法见于《人民日报》国际版报道。实验小学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登俊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长汀一中入选省级“智慧校园试点校”;长汀二中、南区小学、实验小学被认定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长汀开放大学获评“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新桥中学《从脱贫生存走向优质发展:农村普通高中适才教育育人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成果被教育部评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成功推荐为新一轮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重点推广应用项目。
聚力加强党的领导 把稳教育强县建设方向
9月10日,长汀县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共同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扬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接续奋斗,脚踏实地、创先争优,继续谱写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强化组织引领。长汀县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教育强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进学校调研,推动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召开全县性工作会议,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办学特色发展、学校安全发展、干部队伍团结发展作出部署。
强化部门协同。众人拾柴火焰高,上下同心事业兴。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把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千方百计为教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强化政治引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进校园上思政课,邀请全国著名作家阎晶明、谢有顺等采风团走进长汀与学子交流。深挖红色、客家等资源优势,依托红军长征出发地、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等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开展思政课优秀成果宣讲活动152次。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长汀职专等2所学校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开发具有本土元素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综合素养。
强化氛围营造。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高考考前带队看望慰问师生,考后亲自上门为清北生送去录取通知书。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高考成绩突出学校和教师,2022年以来,已累计安排539.96万元。吸引社会资金7400余万元实施长汀一中校园改造等项目,全县18个乡镇均成立了教育发展协会,资金规模达1900余万元。
聚力优先发展战略 夯实教育强县建设根基
长汀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部署,坚持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安排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求。
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把支持教育发展放在保民生的突出位置,将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持续增加教育投入,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落到实处。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近15亿元,完成长汀一中祥鸿学校等40余个教育补短板项目,新增学位1.4万余个,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教师编制优先保障。用好政策引才、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培养等渠道,近三年专项招聘新任教师294名,为教育强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财政和编制紧张的情况下,足额兑现绩效工资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优先保障教师编制。建设教师周转房、落实交通补贴、优化职称评聘政策等举措,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育用地优先保障。近几年先后规划建设一中分校,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汀州校区,长汀一中祥鸿学校,中区小学,第二、第三、第四实验幼儿园等学校,共规划用地992亩。实施长汀师范附属小学及幼儿园增班扩容。
聚力落实改革创新 激活教育强县建设引擎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为我们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长汀县致力于为教育工作打基础、利长远,推动教育综合改革,聚焦痛点、难点、堵点精准发力,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把群众的教育期盼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打造教师成长“蓄水池”。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力,深化“党建优师工程”,制定名师名校长培养方案,实施教师“青蓝工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21年以来培育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各类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184人,全县教师获教育部“十四五”教育科研项目一等奖等国家级荣誉40项。
优化教师干部队伍。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树牢实干担当导向,重用一批敢于负责、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教育管理人才。2022年以来,76名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年轻教师得到提拔重用。深化“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岗位练兵”等传帮带机制,前往福州、厦门、泉州等先进地区院校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学竞赛,以赛促学、以研促教,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驾驭和育人实践能力。
加强跨学段师资统筹配置。公开招聘45名新任教师,遴选27名小学教师到中学任教,招募12位银发教师和临退教师,聘请79名编外教师,选派25名具备中学相应学段学科教师资格的小学教师前往中学进行交流任教,从而进一步优化中学教师资源的配置。
多样化布局,推动办学特色发展。特色化办学是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长汀县积极探索“一校一特色”办学路径,成功创建3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2所省级以上青少年校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长汀四中等3所学校成为全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校,新桥中学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
深化“集团化”办学、“总校制”改革。以长汀一中为龙头,推行长汀一中分校、长汀一中祥鸿学校、长汀一中卧龙学校“一校四区”集团化办学模式,新组建新桥教育集团(中学)、南山教育集团(中学);升格登俊小学为县直小学,实行“一校三区”管理,落实师资统一调配、教研统一安排,实现“1+1>2”效果,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扩面。以“强带弱、大带小、高带低”模式,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目前,全县中小学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通过率达90%,居全市前列。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传承文脉、接续奋斗、开创未来的重大使命。长汀县上下将切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昂扬的干劲,补短板、锻长板,积极探索具有长汀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把教育事业打造成为千年州府的又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