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青兰
从中国版图上看,敦煌在天之涯。
我认识敦煌,是从一些诗歌开始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敦煌,我三次落泪:因为震撼、感动和幸福!
去年8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我们跟随旅行团来到了敦煌。一眼望去,茫茫沙漠在夕阳余晖里熠熠生辉,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将每一粒沙都打磨得金光灿灿。我们快速跑上沙漠之上,目之所及,是无边无际的沙丘,它们蜿蜒起伏,勾勒出大地最柔美又最坚韧的曲线。在沙漠中倔强生长的胡杨此时特别显眼,有旺盛“直冲云霄”的,有倒下“皮开肉绽”的,人们说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果真如此。
脚下的沙地细腻而柔软,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我们兴奋地从山顶往下走,回头看,每一步都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记,而到了山脚,再回头,脚印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有人来过——天地间似只剩你一人,与苍穹对话。在这里,你能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时间的短暂与永恒。
我落泪了,芸芸众生,我们不过是沙漠里的一粒沙而已;浩瀚宇宙,我们的生命多么短暂!短暂得我们来不及和亲人好好爱,人生就过去了。
翌日清晨,我们赶往鸣沙山和月牙泉。
一到景区,就看到一群群骆驼跪在沙地上,目光温顺地让游客体验,我内心突然对这极富灵性的骆驼萌生恻隐之情。我第一次骑骆驼,驼工大概看出了我的紧张,和大伙儿说骑骆驼时要放松心情,让自己“晃起来”!整个鸣沙山驼铃声声,远望,真像丝绸之路的驼队!骑了10分钟左右,驼工让我们停下来拍照,为使照片更出彩,驼工细心指导“规定动作”:俯身抱着或轻抚驼峰、双手叉腰或一手叉腰、一手直指天穹、在驼峰前比爱心......
大约40分钟后我们到了“天下第一泉”的“月牙泉”。在茫茫沙漠竟有一眼永不干涸的泉,真是奇迹,称之为“第一”当之无愧。月牙泉的亭台楼阁星罗棋布,也镌刻着含义深刻的楹联,我略摘几副:“天地一泓浅碧 春秋万里清辉”“大漠敦煌泉映月 鸣沙映日月惊云”“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 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对联内容既是对景致的赞誉,也蕴含天地乾坤的哲思。
在广袤沙漠中会有永不枯竭的月牙泉,人世间,还有什么奇迹不会产生呢?
午饭后,我们去参观莫高窟。莫高窟是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导游让我们遵守规则,在洞窟内只用眼看,不摸洞窟不拍照。我们参观了最具代表性的68、100、158等几个洞窟,它们的完整性和艺术性都令人震撼。我曾去过洛阳和大同的龙门石窟,它们都因为各种原因破坏严重,游客可以随意拍照,而莫高窟今天的美来自无数人辛勤地坚守和付出,其中最令人敬仰的就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我曾看过她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时的讲述,此时,我重新拿出手机,用百度找出她的相片,久久凝视......
此情此景,我不禁落泪了,为她“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和情怀。
我们在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塔”前留下一眼千年的笑容,然后恋恋不舍地走出了莫高窟,走进博物馆,观看了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
剧场内“复刻”了绚丽的敦煌壁画、庄严的佛像、飞舞的飞天,视觉效果极其震撼,仿佛将整个莫高窟“搬”进了剧场。演出中有极具西域风情的音乐盛景,如莲花阮、箜篌、筚篥、琵琶等的弹奏;有迷人的具有敦煌特色的舞蹈,如经典的“反弹琵琶”“飞天舞”等,姿态优美,衣袂飘飘......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可听、可看、可感、可行走的视听盛宴!
走出博物馆,我双眼噙着泪水,为我们如此灿烂的中华文化。
敦煌,中国的敦煌,全人类的敦煌!与你相遇,我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