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闽西日报

一抹“东番红”,绘就新图景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1版 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媒体记者 陈良锦 通讯员 章舒柳

金秋时节,惠风和畅。漳平市和平镇“东番红”智慧大棚内,智能化喷灌设备正为番茄幼苗补水,嫩绿植株缀满水珠,尽显生机。

“这是今年新引进的品种,品质优、效益好。”昨日,大棚里,东坑村党支部书记黄东华指着新培育的幼苗,向我们介绍,“成熟后,小番茄晶莹饱满、营养丰富、清甜爽口,很受消费者青睐。”

和平镇东坑村是闽西首批尝试番茄种植的村落之一,拥有340亩蔬菜产业基地。然而近年来,传统的种植方式渐渐落伍,产量也出现下降,产业发展经历瓶颈。

如何打破发展桎梏?龙岩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前头、作示范。走前头、作示范,党建引领不可少。东坑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打造“东番红”党建品牌,建立以党支部主导、集体经营的运行机制,延伸发展深加工和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赴福建省农科院、漳州龙海等地考察学习,引进更加适合东坑气候环境的优良新品种,大大提升了产量和品质。”黄东华介绍,运用“东番红”智慧大棚的智能化,让番茄产业有了新发展。

“以前都是靠传统的种植模式,费时费力,现在有了智慧大棚,种番茄就像在手机上‘种菜’一样精准。”种植大户陈文辉轻点手机屏幕,向我们展示温度、湿度、光照等实时数据。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将基质中的水肥通过智能滴灌系统精准输送,比传统种植节水50%、节肥30%。

据了解,“东番红”智慧大棚采用自动化的管理方式,通过远程操作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施肥、灌溉等作业,运用集成物联网、传感器,对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实现从传统模式“1人管3亩”跃升至“1人管10亩”,推动番茄种植向精准化、数据化、高效化的现代化农业新范式全面转型。

夜幕降临,智慧大棚的LED补光灯次第亮起。基地外,美食夜市等新业态点亮乡村烟火;研学工坊内,孩子们沉浸式乐享农旅课堂的知识与欢乐;农产品分拣中心里,流水线机器将次果深加工为果脯,巧实现变废为宝......从智慧农业到多元业态,和平镇正以实干绘就“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振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