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闽西日报

点燃老区融合发展新引擎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1版 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媒体记者 蓝文婧 通讯员 曾新枝

“现在在家门口的商贸中心就能买到新鲜海鲜,寄快递也不用跑镇上,太方便了!”昨日,在长汀县河田镇商贸中心,刚买完菜的村民王阿姨笑着说。这座投入2000余万元升级改造的综合性市场,如今已成为周边村民的“幸福生活圈”。这是龙岩市深入实施“红星商贸100”行动,以县域商业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闽西革命老区的大地上,一场以县域商业建设为引擎的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正在生动展开。近年来,龙岩市紧抓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机遇,创新实施“红星商贸100”行动,通过夯实商业基础、畅通物流血脉、激活产业动能,构建起城乡联动、双向畅通的发展新格局,让闽西革命老区群众在商业繁荣中共享发展红利。

织密商业网络 夯实城乡发展根基

我市以“补短板、建体系、强升级”为主线,精准布局县域商业网点。在新罗适中、永定高陂、上杭古田等重点乡镇,52个乡镇商贸中心完成改造提升,昔日“老破旧”的集贸市场变身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商业载体。长汀河田商贸中心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的综合性市场,89个摊位涵盖生鲜、百货等品类,80余家商户入驻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村民购物更便捷舒适。

针对边贸难题,我市重点支持12个偏远乡镇改造商贸中心。武平县下坝乡地处闽粤交界,改造后的边贸市场每逢圩期便汇聚两省客商,重现“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支持商业网点项目38个,撬动投资超1.94亿元,集镇商户数增长30.5%,带动8635人就业,2024年乡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1%,城乡商业面貌焕然一新。”

畅通物流血脉 激活双向流通活力

物流是县域商业的“生命线”。我市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成新罗骏驰等3个物流共配中心,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更加顺畅。新罗区骏驰快递共配中心投入超1000万元,建成日处理10万件的分拣流水线,设立254个镇村服务站点,新增5条配送路线,日均进出港件分别增长8%和7%,物流成本降低3%,每年为群众节省物流支出超百万元。在漳平,多顺商贸综合体投入625万元,实现16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全域配送,服务超市便利店超2000个,2024年营业额达1006万元,不仅让农村店铺进货更省心,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优质商品。如今,全市乡镇快递站点覆盖率达100%,331个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全覆盖,物流“最后一公里”成为“幸福一公里”。

融合产业优势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我市立足县域特色产业,推动商业与农业、工业、文旅深度融合。长汀槟榔芋、连城地瓜干、武平百香果等特色产业通过33个商品化处理项目升级,加工、仓储、冷链设施不断完善。长汀槟榔芋加工存储能力超3万吨/年,连城地瓜干2024年加工产值达98亿元,黄金百香果成为“网红优品”,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上杭县探索“以商促农、以商促工、以商促旅”路径,建成闽西首家县级万达广场,升级改造瓦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全市产业类项目累计带动1.2万人就业,农民增收超2453万元,‘土货’变‘网货’,‘无牌’变‘品牌’,商业繁荣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如今的龙岩,县域商业网点星罗棋布,物流通道高效畅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随着“红星商贸100”行动深入推进,这座红色老区正以商业振兴为纽带,加速城乡要素流动,绘就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

记者手记

在闽西革命老区,“红星商贸100”行动让这片红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乡镇商贸中心的改造升级,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完善,再到产业融合的蓬勃发展,每一个变化都承载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商业振兴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民生温度的提升。它让偏远乡村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让城乡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让优质商品走进千家万户。这背后,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群众的辛勤付出。如今,闽西正以商业振兴为笔,绘就城乡共富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