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媒体记者 高秀珍
昨日,在新罗区好望谷水产养殖基地,刘峻源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水塘边的泥地里,查看智慧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建设,裤腿沾满泥点也毫不在意。这位来自南通大学的龙岩市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正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的推进时刻准备着——这个由他牵头争取的国家级项目,带着1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即将重塑闽西渔业的“筋骨”。
2024年1月,刘峻源作为中组部选派第2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带着使命与担当踏上了龙岩这片陌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一到任,他便马不停蹄沉入基层,短短半年走访了龙岩90%以上的乡镇。他深知,唯有摸清基层实情,才能让学术专业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在渔业养殖基地调研时,他既看到了龙岩渔业的发展潜力,也敏锐捕捉到亟待破解的发展瓶颈。
“政策是新时代的‘渔汛’,读懂了才能找准方向。”刘峻源说。去年5月,正是凭借这份敏锐,他带领团队深耕中央、省级渔业发展政策,精准把握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申报要求,主动邀请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调研组来岩开展“渔业关键小事”调研,通过高位推动与专题汇报,成功将龙岩渔业绿色循环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推荐清单。为做精项目谋划,他以“项目全周期培育计划”为抓手,聚焦工厂化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领域,组织省、市专家实地踏勘,为鳗鱼、鲈鱼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改造提升方案。在他的推动下,2025年4月底,新罗区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获得中央资金1亿元,成为我省山区县中首个渔业绿色项目县。
在推动渔业发展的同时,刘峻源同步发力农业智能化转型。2024年9月起,他多次对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牵头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于今年3月在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启动龙岩再生稻AI智慧农场建设,并成立南方农业装备创新中心。该项目不仅标志着广龙合作在农业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更通过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等无人农场技术,破解了再生稻机械高碾压率难题,实现再生稻从耕整、种植到管理、收获的全程AI智慧无人机械化作业。目前,该智慧农场已实现首次丰收。
作为高校与地方的“桥梁”,刘峻源格外重视校地合作与成果转化。他推动龙岩市农业农村局与华南农业大学、南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深度融合;邀请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赴武平县指导紫灵芝产业链创新发展,为特色产业注入科技动能;积极推介“菌稻轮作”“稻蛙综合种养”等成熟技术,为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