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汀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店头街的一栋两层小木屋里,藏着一个“飞虎队长汀纪念馆”。纪念馆内,一块悬挂的牌匾上面刻着“飞虎长汀”,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熠熠生辉,馆内展陈揭开了“飞虎队”与长汀的深厚情缘。
“飞虎队”是中国人民对美籍航空志愿大队的美称,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1941年12月30日,“飞虎队”来到中国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闽粤赣交通枢纽的长汀是福建敌后最大城市。1945年1月,国民党南昌空军十二总站、军事委员会东南运输队、十九工程处均迁到长汀,长汀成为东南各省和西南西北大后方联系的战略要地。1945年初,日军在溃败前的负隅顽抗导致部分地区暂时陷落,长汀机场成东南数省唯一机场。
因战略位置险要,长汀遭日军疯狂轰炸,十余次空袭致数百人罹难,数千间房屋沦为断壁残垣。
1945年2月2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在长汀设立办事处,一个支队的地勤、飞行员等100多人进驻长汀,40多架战斗机及20多架运输机降落在长汀机场。“飞虎队”进驻后,长汀成为抗日战线的重要航空基地。
长汀百姓对“飞虎队”到来欣喜不已,给予最优待遇。“飞虎队”队员的住所主要有三处:营背街中南旅社(今中医院,设指挥部)、南寨梅林中山堂(今老年活动中心)及水东街黄氏丽园。
“飞虎队”进驻长汀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轰炸浙江沿海及台湾等地日军军事要地。在汀期间,“飞虎队”驾驶战斗机、侦察机参与多次空战,切断了汕头至厦门航线,沉重打击了日寇,为长汀构筑了空中防护网。
“飞虎队”入驻长汀短短半年间,与长汀人民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结下了深厚情谊。抗日战争胜利后,“飞虎队”全部撤离长汀。
(龙媒体记者 陈良锦 池银花 通讯员栾振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