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票”唤醒沉睡资产激发乡村发展动能
日期:09-04
■通讯员 郑嘉雯 苏炜华
8月30日,新罗区江山镇村美村洋北自然村的牧星谷研学基地热闹非凡。不少游客乘着暑假的“小尾巴”,带着孩子来此避暑纳凉。他们或在山涧自由戏水,或围坐水岸茶室饮茶谈笑,静静享受安逸的休闲时光。
“自从今年6月牧星谷开张以来,村里的人气一下旺了起来,月均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村美村党支部书记傅南山说。
牧星谷项目是我市探索“地票”“房票”改革的有效实践。镇政府或村集体根据村民闲置承包地、宅基地区位、面积等实际情况出具地票、房票等权益凭证,村民凭票以托管或入股的形式,把土地、房屋交给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统一生产经营,获得资金、股金收益。
“地票、房票不仅解决了村里土地抛荒撂荒、房屋闲置的问题,还为村民增加了财产性收益,可谓一举两得。”傅南山说。目前,洋北自然村集体每年有12万多元租金收入,已流转14幢、2450平方米房屋开发为民宿使用。
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以地票活权、赋能、共权,按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各三分之一的合作方式,创办厦兴源水稻种植合作社,已流转316户560亩承包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破解了当地“撂荒耕地多”“青壮劳力少”“种田效益低”三大难题,每亩可节省成本450元,农户入股总收益达每亩960元。
近年来,我市以有效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为目的,创新推进林票、碳票、水票、地票、房票“五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龙岩市创新“五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类票证发行、流转、使用和监管要求,统一票样标准,构建起规范透明、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
“地票”“房票”方面,在全市选定14个乡镇开展首批试点,覆盖不同资源类型区域,力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林票”“碳票”方面,开发股金型林票、股权型林票两种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林权资产折资量化运行机制,着力打通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林业新途径。“水票”方面,聚焦闲置水量,通过搭建交易平台、创新“水票贷”金融产品,将水票与水产业的源头保护、生产销售、市场溢价等环节相结合,使水资源真正变成水资产。
同时,我市于去年9月成立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林权、农村“四荒”使用权等农村集体产权提供一个综合性流转交易市场,真正实现“产权交易进平台、农村资产活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探索,一套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正在形成,为加快我市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承包地地票2029户,面积3617.37亩;发放房票131户,面积31054平方米;发行股金型林票13单,合作山场面积4897亩,认购金额1573万元;发放碳票14张,备案签发碳汇量7.5万吨;发放水票70张,总水量2.23亿立方米。
编辑手记
我市创新推行“五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地票”“房票”解土地抛荒、房屋闲置难题,用“林票”“碳票”“水票”挖林业、生态、水资源价值,更通过规范机制与交易平台,让资源变资产、资产生收益,不仅充实了村民的腰包、壮大了村集体,更破解了乡村发展痛点,为加快我市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