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全链聚能绘就“共富薯园”新图景
日期:08-27
版面:
第06版 2025年龙岩市产业链人才创新大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电商直播

连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食品加工园区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连城县立足资源禀赋,将地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拓面、科技赋能提质、园区集聚增效,走出一条从“小地瓜”到“大产业”的特色共富路,让“薯园”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连城县委、县政府成立地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统筹全链规划,推动产业从传统单一的地瓜干加工,向“种苗培育-精深加工-副产物利用-市场销售”全链条延伸。一产聚焦源头共富,建成全国最大的全年不间断种薯苗扩繁基地,年产出4亿株以上优质种苗,除保障本地10万亩地瓜种植外,还供应16个省外原料基地,既掌控种苗主导权,更让多地农户共享优质种源红利。二产深挖加工增值空间,突破传统品类局限,开发出原味、重组、功能性利用三大品系,涵盖十大系列160多个品种;以龙岩市年年旺等企业为引领,推进地瓜皮、藤等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年产饲料6万吨、产值近亿元,深入挖掘全链潜藏价值。三产畅通市场共富链路,线下与胖东来、乐事等企业合作拓展实体销路,线上依托2大直播电商生态园集聚400余家电商企业,产品覆盖全国600余座城市并出口至东南亚、欧美等地,“连城红心地瓜干”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137.93亿元,用强大品牌效应让全链参与者共享溢价红利。
产业链的持续延伸,需要科技创新提供硬核支撑。连城县聚焦育种、种植、加工全链条,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成福建省唯一的甘薯产业研究院,组建特聘专家团并设立“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岗位,柔性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6名、培育市级人才32名,筑牢人才支撑。依托1个国家级、2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累计攻克86项专利技术,筛选引进59个本地适配优良品种,推动良种覆盖率达98.6%,病毒病发率降低10~15%、亩均增产10~15%;同时主导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甘薯干》及福建省地方标准《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为全国甘薯产业标准化提供“连城样板”。
连城县坚持“园区兴产业、产业促发展”理念,建成全省首个地瓜制品加工专业园区,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整合电子商务、展示展销、检验检测、冷链物流、集中供热、废水处理、人才公寓等7大公共服务功能,为全链集聚发展筑牢支撑平台。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5家,形成地瓜制品、香芋片、生物制药等多元业态,年供热20万吨、处理废水40万吨,产业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5年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创建名单,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
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连城县推进总投资5.8亿元的现代甘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分四期建设22栋标准化厂房,目前已建成7栋,在建7栋;与广州增城区共建总投资10亿元的预制菜产业园,13家经营主体成功申报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推动地瓜产业向预制菜等高附加值领域跨界延伸。
亮点数据
全省首个地瓜制品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
培育54家地瓜制品加工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
2024年地瓜制品加工产值达98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74亿元,地瓜休闲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
地瓜制品及食品加工产业现有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饲料等10大类型160余个品种。
荣誉榜
2009年“连城红心地瓜干”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连城地瓜干”被农业部评为“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9年连城县被授予“世界地瓜之都”。
2020年“连城地瓜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5年连城县农业产业园获批福建省唯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入选中央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名单。
创新风采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品种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地瓜种质资源圃、南方最大全年不间断种苗扩繁基地。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机构合作,近十年来引进试验示范甘薯新品种1600多个,成功筛选出济薯26、普薯32、龙薯9号、福宁紫4号、福菜薯18等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新品种。
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023年5月,福建连城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被确定为第九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目前已对接省内外30个专家团队84名专家,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合作研究等服务活动130余次。
福建薯业研究院:聚焦政府、科研、企业各方优势资源和力量的新型科研平台,为连城地瓜产业发展全方位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主要合作机构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科院、龙岩市农科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