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闽西日报

淬炼“文化尖兵”激活乡村文化会客厅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2版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媒体记者 罗姝 通讯员 谢思棋 王展雄

初秋的闽西,稻穗盈香。

8月18日至20日,2025年龙岩市乡村文化特派员培训班在武平举办,龙岩市首批211名乡村文化特派员参加。培训班围绕“树品牌、用资源、建队伍、做宣传”的四维“特派使命”,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教学与实践指导环环相扣,为特派员们注入了破解难题的“方法论”与“行动力”,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探索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打造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岩样板”注入动力。

锚定方向

明确特派坐标

去年5月,我市正式印发《龙岩市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吹响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的号角。今年7月起,我市开展“百家文明单位挂百村”“百支文艺队伍驻百村”“百名媒体记者进百村”活动,并从省级及以上文明单位中选派了211名熟悉农村工作、具备文化素养和乡土情怀的干部担任乡村文化特派员,深入结对村指导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实施“1559”工作法,推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浸润人心。

此次培训班旨在通过系统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文化特派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着力提升乡村文化特派员在特色文化挖掘、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人才锻造等关键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实操水平。

开班部署的“四件事”成为特派员的行动主线:“树品牌”需深挖本土基因,避免同质化;“用资源”要唤醒老宅、古建等沉睡资产;“建队伍”应培育本土文化骨干;“做宣传”要善用新媒体扩大影响。这些要求与实践紧密衔接,让特派员明晰了履职的核心坐标。

多元赋能

锻造“破题工具箱”

“在互联网浪潮汹涌的当下,我们务必紧握媒体传播的利器,将深藏于乡野间的优秀文化跨越时空进行传递,真正成为乡村文化宣传的推荐官。”一堂《激活乡村文化基因:零基础掌握乡村活动短视频创作全流程》的课程引导特派员如何用镜头讲好乡土故事的核心技能。

此次培训班,课程安排科学,紧扣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需求,文旅融合发展、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文明实践、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等领域专家,乡村文化会客厅规划设计专业人员以及乡村文化会客厅创新项目具体负责人轮番登台授课,围绕特色文化挖掘、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人才锻造四大能力模块,开展深度教学,切实提升特派员的综合素养。

武平在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中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打造了“我有青山·竹富果香”特色带和“火红世界·印象武北”特色带。此次现场教学环节,特派员们走进东留镇黄坊村、万安镇五里村、永平镇帽村村、中山镇阳民村的文化会客厅,实地观摩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与运营成效,切实增强对乡村文化会客厅“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建”的直观感受。

“案例讲解和现场教学环节,为我们打开了观察实践的窗口,学习到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来自上杭的邱竹瑶感慨道,“我们将深度调研挂钩村,依托乡村文化会客厅发展特色产业,定制‘税收服务包’,并提供牵线服务,为其精准对接外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转化为果

从课堂思悟到田野蓝图

“通过实地走访,漳平市市场监管局将谋划把芦芝镇圆潭村文化会客厅与灵芝加工车间相结合。”“连城县供销社将曲溪乡蒲溪的原生态农产品精准对接城市餐桌,同时在现有乡村文化会客厅中植入红色供销记忆。”19日晚上,在分组讨论中,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特派员们围绕各自挂钩的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剖析难题、共谋路径。

结业之际,特派员们的行动计划已写满乡土实践的密码:龙岩高新区的康恒权将带着“五一五共”模式奔赴漳平永福镇清源村:一笔资金共建会客厅,一支队伍共宣乡土事,一批实践共享好经验,一场直播共促农产销,一套机制共绘富裕图。

武平的吴鹏辉秉持“群众需要什么,乡村文化会客厅就提供什么”的理念,要让平川街道红东社区的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将组织“社区记忆征集”“传统手艺课堂”等活动,让乡村文化会客厅成为社区的“精神纽带”。

永定的陈三金谈打算推动空间活化,开发“非遗+研学”“民俗+体验”等特色产品,应用数字传播方式,让乡村文化会客厅真正用起来、火起来。

秋意渐浓,特派员们将带着满满的“工具箱”奔赴乡野。这场培训播下的种子,迎接金秋的收获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