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闽西日报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组建及对闽西影响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06版 红色文化·丰碑       上一篇    下一篇

赖献煌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抗日先遣队”),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主力红军长征前3个多月从中央苏区派出的一支战略部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这一战略行动是苏区和红军实施抗日斗争的重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调动和牵制了国民党部队,策应了中央工农红军主力实行长征的战略转移,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受命组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调集百万兵力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面对国民党军队步步逼近的严峻局势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危急局面,1934年6月下旬,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命令红七军团军团部和所属第十九师从连城回到瑞金接受组编北上抗日先遣队,并立即对部队进行了整编,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发动游击战争,深入国民党统治的深远后方,开辟游击区,建立苏维埃根据地,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并强调要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军团部及第十九师和突击补充的2000余新兵,在瑞金整编为下辖3个师,长短枪3000余支,全军约6000人的先遣队,其中有不少是闽西子弟兵,对内保留军团建制。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粟裕为军团参谋长,刘英为军团政治部主任。

征战过程

1934年7月6日晚,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北上抗日,经长汀、连城、永安、大田等县。为保障其安全,红九军团奉命离赣入闽护送。11日,红七军团隐蔽于连城北部,原计划配合红二十四师打击李延年部,因敌情变化改为东进。次日经隔川、塘前进入宁洋县。同时,红九军团奉命从江西广昌出发,经宁化、清流于14日抵达永安,先头部队9日已进驻小陶镇西北一带,构筑防线监视国民党军动向,等待与红七军团会合。15日,红七军团与红九军团先头部队在宁洋县小陶会师。19日,完成对永安的合围。面对国民党重兵增援,红七军团迅速转移阵地继续北上。

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到赣东北,历时6个月,行程5600余里,大小战斗30余次,沿途宣传抗日并不断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0月抵达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

两军会合后,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十军团。任命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下辖三个师:寻淮洲、刘畴西、胡天桃分任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师师长,曾洪易改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粟裕改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

部队改编后,由红七军团改编的第十九师仍为先遣队,军团政治部随军行动,由寻淮洲率领到皖浙赣边区发展新根据地,其余两师和军团部留守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保卫老根据地。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从12月下旬到翌年年初,在皖南和皖浙赣边进行大小战斗十余次,终因力量悬殊,未能摆脱被动局面,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虽损失重大,但沿途宣传抗日、打击反动势力,播下革命火种,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余部在粟裕、刘英率领下组成挺进师,转战浙西南,开辟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深远影响

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转战闽浙皖赣4省几十个县。虽然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长汀、连城、宁洋小陶(原属闽西范畴)时间不长,但在闽西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掩护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策、创建游击区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一)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是抗日救国的先锋部队

红七军团在瑞金出发之前,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明确了红七军团北上的任务,强调指出:要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在印刷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赶印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等宣传材料,供北上沿途宣传。北上抗日先遣队按照指示,携带500多担物资(内中包括宣传品300多担),首次擎起抗日大旗,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抗日先遣队在闽西活动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传播革命道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先遣队在行军沿途书写标语,深入农村宣讲,沿途张贴和散发宣传文件和传单,刷写宣传标语口号,有不少宣传标语一直保存到现在,有的还配以生动形象的宣传漫画。如先遣队留下“拥护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去,红军抗日先遣队万岁。”“白军弟兄,红军抗日先遣队到浙江去了,你们赶快随同他去打日本”等大量的标语口号。这些宣传材料被广大群众口口相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以及反共卖国行动,也激发了闽西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感与革命热情,诸多贫苦农民加入红军,闽西苏区成为中央主力红军兵员的一大来源,成为红军的故乡。

(二)掩护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是红军长征的先行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作为中央红军中第一支实行战略转移的队伍,是长征这一活动主体向前延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先遣队在进军闽西途中,配合红二十四师打击“围剿”苏区进犯的国民党第四纵队李延年部,调动、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的大量兵力,有力打击了敌人,减轻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的压力,扩大了革命影响,促进了闽西革命形势的发展,对策应和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亦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准备赢得时间。

(三)促进沿途各地革命形势发展,留下三年游击战争有力部队

中央交给抗日先遣队的任务是:在福建、浙江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开展反日运动,深入敌后,吸引蒋介石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在浙江及皖南地域创立新的苏区及苏维埃根据地。

先遣队在转战闽浙赣皖四省的途中,经过苏区和游击区,大部分时间战斗于包括闽赣省在内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东线。当先遣队进入闽西游击区时,对沿途的革命斗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激发闽西群众对革命的支持,获得物资、情报和兵员补充。部分部队留守闽西,他们利用闽西山区的地理优势,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国民党军,减轻中央红军长征的阻力,为三年游击战争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