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闽西日报

有望取消说明“来源”和“用途”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04版 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央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一项关键调整引发广泛关注:“取消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这意味着,未来市民提取大额现金或将不再需要填写繁琐的用途说明,业务办理效率有望提升。新规拟于年内实施,目前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如今取钱也挺麻烦的。”“感觉每次去银行取大额现金都会被盘问一番。”走访中,我市多位市民表示,自己在银行办理大额存取款时,常被柜员问及资金来源或取款用途。

据了解,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管理办法曾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依据此规定,银行工作人员出于合规和审慎性原则都会询问客户存取款用途。走访中,我市多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登记相关信息主要是为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及履行反洗钱义务。通常情况下,在客户正常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并不会刨根问底,以免造成不便,但也会根据账户状态和交易情况等进行必要询问。

此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取消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意味着金融机构对普通储户的日常现金存取限制将有所放宽。新罗区九一南路一家银行的大堂经理林燕表示:“这几年临时办理大额现金存取业务的客户不多,大部分顾客会提前预约或使用手机转账。真要办理时,例行询问多数客户也是理解的,毕竟银行需要配合反洗钱监管要求。偶尔遇到因等待时间过长或不愿透露隐私而产生矛盾的客户,我们也有些无奈。”

新规若落地,将使银行卸下“两头不讨好”的包袱,也让普通储户办理业务更便捷。在我市经营美容院的蓝女士表示,去年底她去银行取款准备发员工奖金时,被工作人员反复询问用途,“取几万块钱一直被详细询问,虽然明白工作人员是职责所在,但取自己的钱还得被问这么久,体验感确实不太好。”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仍明确提出金融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交易性质及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尽职调查措施。即对低风险情形简化调查,对高风险客户强化尽职调查,实施差异化管理。因此,虽然拟取消针对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登记用途的硬性要求,但对于现金汇款、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的业务,银行仍需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证件复印件。

(邱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