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东日报

林少丹与钟馗 的重生之路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第03版:书画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容横行

辟邪扫耻

照镜

悠然醉太平

假寐

☉黄辉全 文/供图

林少丹(1919—1993),又名保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以钟馗造像闻名的代表性画家。他不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分会首届会员,还担任漳州画院画师及名誉院长,并兼任福建省政协委员,在艺术创作与地方文化建设中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少丹的艺术生涯与福建地域文化紧密相连,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之一。

独树艺风成一派

林少丹先生的钟馗画之所以能在画坛立足,关键在于其“工写合一,虚实相融”的独特艺术风格,将工笔线条的细腻与泼墨写意的豪放相结合,形成“工写合一”的独特风格。这种技法在人物衣饰、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神刻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使人物既有细节之美,又不失整体气势。这一风格是他数十年艺术探索的结晶,既深深扎根于传统水墨,又巧妙融入了创新元素。

林少丹笔下的钟馗,人物造型、神态、动作夸张生动,睿智与慈爱并存,情感多面。他通过夸张钟馗的面部特征,如豹眼、虬髯,凸显其坚定的眼神和刚毅的面容,强化了钟馗的“神性”与“人性”双重属性。他笔下的钟馗,面容威严,浓眉倒竖,眼神锐利如锋,仿佛能洞察世间邪恶;浓密的胡须张扬,将其刚正不阿、震慑鬼魅的特质精准传递。人物姿态挺拔,手持折扇、身佩宝剑,整体造型既具古典人物的神韵,又有独特的艺术夸张,让钟馗的“神性”与“威严感”扑面而来。

在笔墨运用上,林少丹展现出了非凡的掌控力。他以苍劲有力的线条勾勒钟馗的骨骼轮廓,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间,精准地凸显了钟馗刚毅的面部轮廓与魁梧的身躯。同时,借助墨色的浓淡不同来塑造人物形态。例如,人物的毛发,通过浓墨的皴擦点染,表现出质感和立体感。在衣饰等细节上,他豪放泼墨,衣纹似“大斧劈”般洒脱,既体现了衣物的动感,又通过墨色浓淡区分了质感,使画面层次分明、和谐统一。其线条简洁流畅,又不失力度,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和结构,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

林少丹对人物眼神的刻画尤为精妙。钟馗注视时,那双眼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透出智慧的光芒,好似能看穿一切虚妄;愤怒时,眼眸中似有熊熊怒火在燃烧,仿佛世间一切邪恶都无法逃过他的怒火;得意时,眼神中又满是踌躇满志,呈现出自信与豪迈。这种“以目写心”的技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传递出人物丰富的情绪变化。这些不同的眼神,都源于他借鉴舞台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他还将工笔线条的细腻与泼墨写意的豪放融入眼神的刻画,使钟馗的眼神更具感染力,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怀,这也让他的钟馗形象在众多绘画作品中脱颖而出。

林少丹一生创作了多达83种不同形象的钟馗,每一种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神态与动作,赋予钟馗“威严与慈爱并存、正义与诙谐兼具”的特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这些钟馗形象既有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的“斩鬼将军”模样,也有诙谐幽默、流露温情的生活化姿态。林少丹将钟馗关心民瘼、嫉恶如仇、机智敏锐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改传统钟馗怀才不遇、耿介孤傲的形象,使钟馗成为一个有怒、有喜、有悲、有怜的“人间判官”。林少丹的钟馗画并非简单复刻神话,而是注入对现实的深刻观照。他通过“破袍、破靴、破帽、破扇”的意象,以“袍破乃见身洁心正”的题画诗,将钟馗的廉洁奉公与画家的精神追求相映照。这种处理既延续了钟馗“驱邪佑安”的传统寓意,又赋予其刚正不阿、宠辱皆忘的时代品格,使历史题材焕发现实生命力。

代表性作品赏析

林少丹的《钟馗照镜》图是一幅颇具特色的人物画作,画中钟馗形象鲜明突出,画家通过浓墨着重刻画了钟馗极具个性的面部特征。浓密的胡须以豪放且富有张力的笔触勾勒渲染,根根分明,尽显钟馗的粗犷豪迈;圆睁的双眼,透露出威严与正气,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鬼魅。既具有传统钟馗画中镇邪驱鬼的威严感,又增添了几分人性的生动与鲜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意境。钟馗照镜,不仅是对其外在形象的审视,更能引发观者对钟馗内心世界的联想,或许是在审视自身的使命,抑或是对世间善恶的思索。这幅作品融入了画家个人的艺术理解和创作风格,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和独特的画面处理,将钟馗的精神气质生动地展现出来,为钟馗画这一传统绘画题材注入了新的活力。

《钟馗醉酒》图是林少丹晚年艺术风格愈发成熟的典型代表。晚年林少丹受闽南文人“酒后泼墨”传统启发,以“醉酒”为媒介,打破钟馗的肃穆形象。该作品以“醉酒”为切入点,展现了钟馗豪放不羁、洒脱自如的另一面。立意上,画家试图打破人们对钟馗的刻板印象,赋予其“亦神亦人”的双重属性。画中人物袒胸露腹,手持酒杯,姿态豪放不羁,展现出一种洒脱、豪爽的气质。尤其是人物的毛发刻画细致,增添了几分粗犷的感觉,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此作通过“外醉内醒”的矛盾刻画,赋予钟馗“亦神亦人”的双重属性,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神态传达上,虽然画面没有对人物面部进行细致描绘,但从整体姿态可以感受到人物饮酒时的畅快心情,以形写神,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空间。画面右侧的题字“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点明了人物饮酒的情境,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使观者能够从文学角度进一步理解画面内涵,引发情感共鸣。在传统意象上,画中人物形象以及饮酒这一行为,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豪爽、旷达之士的描绘,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由洒脱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追求。

《不容横行》图是林少丹钟馗画中象征意蕴与笔墨技巧精妙结合的典范。画面中,钟馗身姿微倾,手擎利剑,足下踏蟹,布局主次清晰、疏密有致。螃蟹的融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内容,更暗藏精妙的象征意义——其“横行”之态与钟馗的凛然威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既为作品增添了生动的意趣,又让“不容横行”的题旨愈发鲜明而深刻。这幅作品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化了画面的寓意,表达了画家对正义与邪恶、秩序与混乱的深刻思考。

艺术价值与影响

林少丹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将民间工艺的装饰性与文人画的写意性结合,因而他的钟馗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其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播日本、韩国、东南亚及美洲各国。1981年,他的《钟馗》画作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将其作品提升到了国家艺术精品的行列,奠定了林少丹在中国近现代画坛的卓越地位。

1993年,福建美术出版社精心策划并推出的《林少丹钟馗画集》,更是画坛的一大盛事。该画集系统性地收录了林少丹创作的83种钟馗形象,每一种形象都各具特色,生动展现了钟馗的多面性格与丰富情感。这一创举不仅震惊了画坛,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无限可能与深厚底蕴。2011年,《东山历代书画家作品集——林少丹画选》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2022年,《林少丹画作》(万祥藏集)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林少丹钟馗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林少丹的钟馗画既根植于民间信仰土壤,又吸收文人画的审美意趣,平衡了“通俗性”与“艺术性”。他的笔墨技巧与构图方式为后世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通过泼墨与线条的融合、工笔与写意的结合、动态构图与虚实对比的探索,后世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他的笔墨技巧(如眼神刻画、衣饰泼墨)与构图方式(如多层次叙事、刚柔对比),实现了笔墨的现代化转型和构图的创新性发展。这些创作案例不仅展现了林少丹艺术的影响力,也为中国画的当代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钟馗因林少丹而重生,林少丹因钟馗而不朽。如今,画家虽已逝去,但他笔下的钟馗形象依然在纸上“怒目守夜”,继续守护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