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东日报

藏在22张黑胶唱片里的国歌记忆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第02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1935年发行的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

▲郭明木收藏的不同年份的《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

九十年前,《义勇军进行曲》如惊雷般从上海《申报》的铅字间迸发,化作抗战烽火中的民族呐喊;九十年后,这旋律仍以黑胶唱片上的纹路为媒,在龙海区老唱片收藏家郭明木的“有声档案馆”里延续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有声档案馆”里的国歌宝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唱针落下,旋律从黑胶唱片中流淌而出,仿佛瞬间将人拉回那段烽火岁月。在郭明木的“有声档案馆”里,收藏着从1935年至2021年的22个版本的《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其中年份最久的是于1935年7月英商百代公司在上海徐汇区出版的首版唱片,唱片编号34848b,封套虽已泛黄,却依然显得厚重。

谈及《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郭明木表示需追溯至1935年。该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插曲,作品诞生后迅速传遍全国并激发广泛爱国热情。1935年7月,首版唱片出版。如今透过老唱片,仍能听到报幕:“百代公司特请电通公司歌唱队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抗战烽火中的“世界声音”

郭明木向记者介绍,早在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就已经传唱到国外。1939年到1941年,百代唱片公司将当时一些受欢迎的唱片母版转运到当时英属印度的加尔各答继续生产,其中就包括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它最早的一批唱片流传到了海外。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这首歌在东南亚也越来越流行,成为一首代表抗战精神的战歌。到了1944年,印度德里广播电台甚至用它作为对华广播的片头曲。不仅如此,英国的BBC、美国的电台、法国的巴黎广播,都曾经播放过这首歌,它还一度被联合国认为是中国代表歌曲,真正成了一张特殊的“声音名片”。

在郭明木收藏的《义勇军进行曲》系列中,他最珍爱的是1941年于美国出版《起来!(CHEE LAI!)》专辑。该版本由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与纽约华侨歌咏队合作录制。

罗伯逊在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别具匠心,先以中文启唱,继而转英文,最后再以中文收尾。该专辑在美国纽约出版,向全世界发行。而当年这套专辑的版权税及部分销售收入捐赠给了“中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和“保卫中国同盟”。

郭明木告诉记者,这一版本的诞生,得益于宋庆龄的推动。1940年,她所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组织赴美义演,罗伯逊在纽约露天广场参与演出,声援中国抗战,并于次年录制此专辑。因此,郭明木特地将该版的唱片放进相框,并制作名片卡,悬挂于档案馆的显眼处,以示纪念。“这不仅仅是一张唱片,它的传唱让世界听见中国抗战的呼声。”

从偶然收藏到民族记忆

“我收藏的不是唱片,是一个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记忆。”谈及郭明木缘何热衷收藏《义勇军进行曲》系列唱片,始于二十多年前。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主要收藏闽南戏曲唱片,直至2000年偶然发现了一张《义勇军进行曲》,从此开启专题收藏。在收藏过程中,他很快发现,这首歌在世界上的传播远比想象中广阔。

郭明木笑称:“如果身处在那个年代,你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它相遇。”1945年,美国米高梅公司把《义勇军进行曲》用作电影《龙种》的插曲,中国抗战的歌声就这样回荡在了欧美电影院里。陶行知在埃及金字塔前偶然听到有人唱起这首歌;梁思成在美国期间,也曾亲耳听到街上的美国孩子用口哨吹出它的调子……这些看似偶然的瞬间,都真实地记录下这首歌跨越语言和地域的感染力。

让郭明木感到震撼与自豪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深远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升华。1949年,这首歌被确立为代国歌,在开国大典上首次奏响,成为新中国的象征;1978年歌词经历短暂更迭后,于1982年恢复原词,并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确立为国歌;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颁布施行,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国歌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法律保障。郭明木抚摸着这些珍贵的唱片深情地说:“这些唱片不仅记录了一段旋律,更见证了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

唱机再次转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回荡在屋中。郭明木静静伫立,目光掠过每一张珍藏的唱片。九十年来,这首歌从未沉默,而在郭明木的收藏馆里,老唱片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向世人诉说着一个民族不屈的记忆。

⊙漳州融媒记者 许文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