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布全球领先的细胞组学技术Stereo-cell。该技术让科学家能在纳米尺度上看到细胞的“故事”,成为中国科学家为解析生命密码打造的新“钥匙”,标志着中国在细胞组学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引领成果。
据悉,漳州市医院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刘传宇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这项成果的前沿性和国际影响力如何?刘传宇作为漳州市医院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未来将如何助力漳州市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该项国际性引领成果,最终能否惠及漳州广大老百姓?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漳州融媒记者于近期专访了刘传宇。
漳州融媒记者:Stereo-cell这项技术有哪些优势,能取代传统的技术方法吗?
刘传宇:它的优势非常突出。首先,一次实验可以处理从几百个细胞到上百万个细胞的样本,灵活度极高。其次是无偏好性捕获。因为它不存在像液滴微流控技术对细胞尺寸的物理限制,所以对细胞大小和形态不“挑食”,这是当前主流方法难以做到的。另外,它兼容成像技术,可以在一次实验中获得基因表达、蛋白、细胞形态三个维度的数据。
当前,Stereo-cell与液滴微流控单细胞等传统方法是互补关系,而非完全取代。液滴法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和普及,Stereo-cell则在多模态分析、空间定位、超大细胞/微结构研究、液基样本(如血液、体液)检测研究上,展现了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优势。科学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选择最合适的工具。
漳州融媒记者:该技术的复杂性和成本如何,对于一个经费有限或者没有深厚生物信息学背景的普通实验室来说,上手Stereo-cell的门槛高吗?
刘传宇:现阶段方法学论文发表出来,我们正积极推动这项技术从研发实验室走向广大用户,已经启动了技术产品化和转化应用。我认为,接下来的半年时间,Stereo-cell技术应该会逐渐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能够让大家广泛使用的技术。
漳州融媒记者:地市级医院一般是临床强、科研弱。请您评价一下漳州市医院的科研工作。
刘传宇:作为一家地市级医院,我认为漳州市医院的科研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据我了解,2020年至2025年8月,医院获得纵向科研课题40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10项;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课题162项;2020年至2024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1篇。
漳州融媒记者:您作为漳州市医院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未来您是否会将先进技术用于推动漳州市医院科研和临床工作,从而推动医院精准医疗的发展,惠及广大百姓?具体您会如何做?
刘传宇:作为漳州市医院特聘教授和首席科学家,我将全力推动Stereo-cell等前沿技术在漳州市医院科研与临床的转化应用。具体计划分三步实施:
1.突破疑难诊断瓶颈。针对罕见病和传统手段难以确诊的疾病(如复杂血液病、异常组织病变),引入单细胞测序和空间组学技术,通过将病理样本数字化解析,在单个细胞尺度上精准识别细胞变异,为疑难病例提供分子层面的诊断新路径。
2.构建临床科研示范体系。在临床前试验阶段,通过单细胞技术监测用药前后患者免疫细胞变化,指导精准用药;联合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建立闽南地区罕见病研究联盟,共享华大现有合作网络。
3.加速惠民转化。现阶段重点积累临床研究数据,推动技术从科研向临床辅助诊断转化。例如在肿瘤、血液病领域,通过细胞分型技术评估预后,未来进一步拓展至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让尖端技术切实造福漳州百姓。
此外,我要特别提到王向东教授,漳州市医院在2023年柔性引进欧洲科学院院士王向东教授。作为呼吸疾病专家,王向东教授专注于肺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领域涵盖慢阻肺、肺癌等呼吸道疾病,推动肺泡灌洗液等样本的单细胞组学分析,其团队开发的临床细胞组学技术未来将为漳州地区呼吸科疾病诊疗提供新方法。
刘传宇简介:博士,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分院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近5年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ports,Genome Biology等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2篇,累计发表论文67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1项,授权4项,软著7项。
■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 文
严 洁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