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闽东日报

打造机关“大学堂” 激活青年“源动力”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关注 “漳州水仙学堂”公众号

水仙学堂“漳口就来”业务交流活动现场 市委办机关党委 供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胜利西路上行人匆匆,而漳州芝山大院内,却不时有阵阵掌声从视频会议室里传出。在这里,青年干部放下案头的公文,暂别键盘敲击的节奏,以另一种姿态汲取成长的养分。这就是被称作机关大院“大学堂”的“水仙学堂”——一个让理论学习变得鲜活生动的地方。

从领导“带头学”到干部“主动学”

学习之风兴起芝山大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2023年初,市委办会同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等成员单位分工协作、联动破题,以机关大院为阵地,以青年干部为主体,创办“水仙学堂”。“取名‘水仙’,不仅因为水仙花是漳州的特产,更是源于水仙花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漳州的文化和精神。”市委办副主任洪智强表示,漳州水仙花具有冰清玉洁的品质,希望通过学堂,让大家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得到党性锻炼,做到廉洁从政。

教育之要,在于因材施教;干部培训,贵在知行淬炼。为打造高质量干部教育体系,市委领导策划方案,明确“水仙学堂”办学目标、形式及内容;多家市直部门机关党委共同参与,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每月一次碰头会、每季度一张计划表、不定期更新一批‘教师库’”工作机制;市委办负责统筹协调学堂各项工作并做好“专题授课”“业务交流”“考察实践”三大板块内容,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好每一场学习活动。

2023年2月9日晚,“水仙学堂”正式开班。讲台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学专家王秦丰教授以《国学与党性修养》为题,对国学经典和概念作了深刻阐述。讲台下,市领导与全市60余个市直单位的近200名干部一起端坐静听,感悟国学的独特魅力。一个半小时时间里,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富有哲学思想的内容,让市直单位的干部直呼“解渴”。

自此,一场利用“8小时之外”的学习之风,开始在芝山大院兴起。

从台下“我来听”到台上“我来讲”

干部交流“漳口就来”

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造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仅凭“坐而论道”远远不够,“干而论道”才是硬道理。

在“水仙学堂”开班当月,“漳口就来”业务交流板块随即上线。该板块通过青年干部上讲台,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既锻炼自身口才,又与大家碰撞思想,实现教学相长。

讲政策,直击热点难点。市商务局政策法规科科长聚焦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这一我市重大开放平台,讲明建设中菲“两国双园”的项目背景、目标任务、园区情况;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矿产管理科科长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详细介绍我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概况。

谈经验,坚持实践创新。市政府办综合科科长以“晴天要积下雨粮”为喻,交流从事文字综合工作的经验体会,分享总结写材料“六步法”;市纪委廉政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基于多年深度采访调研,紧扣漳州探索实践,系统解读谷文昌群众工作法的生成逻辑、实践要义与当代启示。

教方法,说清路径流程。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以“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为主线,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和实际问题分析,点明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的标准与要求;市委市政府接待处联络科科长从公务接待规范、接待政策、接待流程、接待礼仪、工作心得等方面,与大家交流经验做法。

此外,市直机关工委还组织市直机关青年党务干部赴厦交流,牵头组建256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各小组设计推出重点领域的工作方法,积极参与学堂交流。打破“领导讲、干部听”的传统模式,“水仙学堂”让青年干部完成了从“听众”到“讲师”的角色转变。

从导师“请进来”到学员“走出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知行合一,需要以知导行,以行促知。

在邀请专家学者、老领导老同志授课解惑的同时,“水仙学堂”也坚持“行万里路”,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实践活动,推动青年干部开拓视野、“取得真经”。

学先进地区,借鉴典型经验。“水仙学堂”先后组织青年干部前往上海、浙江、山西等地,学习考察有关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等做法,形成一批好的经验供决策参考。其中,《保护传承发展关帝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赴浙江金华、丽水、温州调研报告》分别在省委政研室《调研文稿》《调研内参》刊发,备获好评。

以他山之石,拓展工作思路。紧扣漳州短板弱项,赴省内兄弟地市学习,通过比对不足,促进步提升。其中,建设中菲“两国双园”是漳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推动阶段存在许多瓶颈。为此,“水仙学堂”多次组织我市青年干部前往福清学习中印尼“两国双园”管理模式,为漳州推进示范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融自身实际,推动成果转化。为破解“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水仙学堂”坚持“跳出漳州看漳州”,鼓励青年干部领悟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每次考察形成一篇调研报告、每名成员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每个单位开展一场交流研讨会,推动考察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其中,《赴广东考察学习调研报告》有力推动我市电子政务内网更新布局,加快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水仙花开满庭芳。创办至今,“水仙学堂”累计开展专题授课27场、业务交流14场、考察实践19批次,吸引青年干部1.1万人次参与,被省委办公厅誉为“机关大院的‘大学堂’”,相关经验获评2024年福建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百优”案例、漳州市“十佳”案例。未来,随着品牌的持续深化,“水仙学堂”必将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培育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漳州融媒记者 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