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闽东日报

跟着佐藤春夫 “穿越”百年前的漳州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06版: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二十世纪初的漳州九龙江畔新桥桥景 (资料图片)

佐藤春夫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渊源颇深的一位作家。他应友人之邀,于1920年夏天旅行了台湾以及对岸的厦门、漳州等地。这次旅行的见闻后来结集成《南方纪行》一书。该书很薄,只有7万字左右,但作为日本文人观察20世纪初中国南方社会的实录,价值很重,被学界视为研究当时中日交流的重要材料。

我购入的这本《南方纪行》是201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中译本。那天傍晚,我坐车从厦门返回漳州,这本书就成了路上打发时间的“良品”。甫登海沧大桥,被鹭江的美惊艳到了——海天罩在一层浓密的桔红色里,云霞蒸腾。抵江东时,江天暗了下来,变幻成水墨一般的素淡。这南方暮春的晚景,不知与当年佐藤春夫所见的是否相同?

1920年6月下旬,佐藤春夫由台湾打狗(高雄)到厦门,游历了鼓浪屿、集美后,由水路进漳州。其笔下的九龙江,直接写成了“龙溪”。佐藤春夫乘小蒸汽船沿“龙溪”行,途经海澄(据闻是倭寇云集的地方),抵达石码。他猜测:南溪江与西江交汇处海水格外清澈,莫非是“海澄”得名的由来?

时值援闽粤军在漳州建设“闽南护法区”时期,佐藤春夫对陈炯明改造石码城以及建公园颇有微词。“我认为石码变糟了——中国的传统美荡然无存。”不过他又认为“道路确实是宽广便利了”。

由石码换乘河船进漳州行程30海里路,费了4个小时。

佐藤春夫一定是弄混了新桥和旧桥,因为由下游溯江而上,当然是先见到新桥,然后才是旧桥。

可是佐藤笔下却是先见到“旧桥”——“当我听到众人的喧闹之声睁眼醒来的时候,只见在船前方稍远处,一座长长的石桥跨在夕阳映照下的水面上——这就是漳州的旧桥。回头向下游方向望去,无数船只正一个接一个地鼓足风帆,逆流而上。”随后他接着写道:“在穿过旧桥之后,对面又出现了一座长石桥,它叫新桥。”

进城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乡村邮局、牙科诊所以及城中的理发店、电影院等林立的情景。”入宿中华旅社,到宏仁医院,佐藤春夫到过的官立中学,就是现在的漳州一中芝山校区——文中有芝山麓、考棚、朱子庙、脖子上有白线的青蛙、仰止亭……

到漳州,佐藤春夫对陈炯明的印象有些改观。一路上道听途说、耳闻目睹,都被这位东邻记下了——闻陈炯明与林祖密默契合作,遂能顺利入漳;《闽星日报》宣传社会主义被禁止传入厦门;安海许督莲与陈炯明的恩怨;对新建的公园(就是现在的漳州中山公园),佐藤称赞“它确实名副其实”……

漳州丰饶的农业物产、风景常引来佐藤春夫的赞美——“芝山背面,是一片黑压压的树林,全是果树;山脚下是甘蔗田。”他还记下了漳州的(八宝)印泥、水仙花,对错过江东桥抱恨连连,不过他错将古桥当成了“唐代遗物”。《南方纪行》里还将龙文塔记成龙门塔了。

不过,短短数日游历,还是应该原谅一个东瀛人的浮光掠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