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闽东日报

观AI微电影《陆游与宁德》随感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第a04版:太姥山下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16日,我们有幸参加了黄逸老师自编自导的AI微电影《陆游与宁德》系列2——《重修城隍庙 复见天地心》分享会,全程感受到文化的温暖与力量。

  这部微电影聚焦陆游初入仕时,面对宁德县城隍庙重修工程中的贪腐问题,与志同道合的县尉朱孝闻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揭露贪腐黑幕、惩治奸佞的事迹。影片通过古风古韵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展现了陆游心怀百姓、刚正不阿、清廉正直的立体鲜活形象。当晚观看影片时,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沉浸在匠心独运的视听盛宴中,无不感动泪目。

  据史料记载,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在宁德任主簿,任职期间他推动当地茶、渔、果、稻产业发展,革除弊政,严惩奸恶,改善民生。明嘉靖《宁德县志》记载其“有善政,百姓戴之”。清乾隆《福宁府志》亦称其“兴利除害,民赖以安”。还有诸如“其设施经济、体用兼备”“邑簿陆游立孝坊以旌之”“有声于时,不求闻达”等内容,真实记录了一个务实勤勉、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重视教化、品行可嘉的陆游。

  诗文为镜,照见生平与心魄。陆游在宁德任职期间写下的诗文,也是他生活和心境的写照。《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为陆游与“情好甚笃”的县尉朱景参同游北岭时所写,在赞赏友人“白羽腰间气何壮”中,也暗含自身“千岩高卧”的失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建功立业的愿望、心系家国的胸怀;《出县》《还县》是他走访宁德各地时所作,“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稻垄牛行泥活活,野塘桥坏雨昏昏”,一幅幅南宋时期宁德的田园、桑麻等乡村景象跃然纸上,那是陆游对地方风物的留意,对百姓生计关注的情怀;《访僧支提寺》弥漫着陆游既有释之豁达,又有儒之担当的气息;《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为重修城隍庙而作,其写到“神之所以为神,惟正直,所好亦惟正直。君傥无愧於此,则撷涧谿之毛,挹行潦之水,足以格神”,以倡导“簿祭、减民负、正人心”之风,是陆游民本思想的印证。

  此后宦海沉浮,陆游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直至罢归故里山阴二十载,亦未尝冷却灵魂深处的热忱,常夜不能寐,照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赤诚之心,独自舔舐“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壮志未酬之痛。亦在八十一岁高龄时,回望入仕之初的意气风发,对照理想在现实中被碾碎后的撕心裂肺,岂是“伤心忽入西窗梦,同在峬村折荔枝”可轻轻托起的举重若轻?

  正是这样一位清廉正直,始终以百姓福祉为重、以家国为重的陆游,曾在宁德这片土地上,留下“居心正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气节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宁德人的心灵。

  今年正值陆游诞辰900周年,宁德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纪念陆游,如陆游学术研讨会、陆游诗词朗诵会、书画展、文艺汇演等,精彩纷呈。这既是表达宁德人民对陆游的深切崇敬与怀念之情,也是传承和弘扬陆游这束熠熠生辉的文化之光。

  黄逸先生正是以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润的涵养解读了陆游这张文化名片,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创作前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和史料,并请教了宁德文史专家、学者,了解陆游生平经历,走进陆游的精神世界,与优秀文化同声相应,精心制作出《陆游与宁德》的微电影系列。系列2《重修城隍庙 复见天地心》以《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为蓝本,再度深入挖掘陆游文化进行剧本创作。微电影借重修城隍庙之事,传递出陆游廉政护民、倡导节俭的治理理念,以及为人正直无私的价值观。它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担当与坦荡,也为当今社会带来启示:位卑不敢忘忧国,身微犹存正直心。这既是这部微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也是创作者对文化内涵的诠释。

  文化,以文明为根,予人向上的力量、向善的温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正向能量。好的文化作品理应以文化为魂,好的文化作品必定是离不开居心正直、学养深厚、通情达理并且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者。

  做文化即以真为基,以善为魂,以美为韵;做文化之人亦心怀敬畏、固守本真。即如陆游的《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核心精神:位卑不敢忘忧国,身微犹存正直心。我们相信文明之光会愈发明耀,文化之力会愈发深厚。

  □ 陈允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