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霞光浸染下的滩涂如巨幅油画铺展,渔舟剪影在波光潋滟的海面摇曳生姿。作为享有“中国最美滩涂”和“摄影天堂”美誉的霞浦,依托其510公里蜿蜒海岸线造就的独特光影魅力,吸引着无数追寻“诗与远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如何让“流量”变“留量”,让“网红”成“长红”?游客满意度是关键。近年来,霞浦公安紧扣服务发展大局,深耕“旅游警务”,将平安与服务融入山水之间,全力为这片山海之城筑牢安全基石,擦亮让游客安心、舒心的“平安底色”。
全时守护
暖心服务“零距离”
“请注意安全,临水临崖路段小心拍照!” 在东海一号线、三沙观光栈道、大京沙滩等热门景点、网红打卡点,一抹抹“警察蓝”与身着“志愿红”的福宁义警队员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提醒游客在游玩的时候注意安全。
针对景点分散、客流潮汐性强的特点,霞浦公安整合派出所民警辅警、福宁义警、景区安保等力量,采取“步巡+车巡”“高峰驻点+平峰流动”相结合的巡逻方式,加强景区景点见警率、管事率,让游客时刻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平安就在眼前。
此外,为让游客玩得安心、舒心,在三沙古桶、长春大京等重点景区警务室还设有游客驿站,配备应急药品、临时身份证明自助办理一体机,提供旅游咨询、寻人寻物等便民服务,努力创建无缝对接的服务模式。据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和暑期期间,累计投入巡逻力量560余人次,为游客找回遗失物品30余件,受理咨询200余人次,解决各类求助30余次。
优化举措
畅通旅游“出行路”
霞浦公安聚焦景区景点周边易堵节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科学部署警力。通过“高峰定点疏导+摩托铁骑动态巡控”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布警、精细管控,全面提升路面巡逻密度和频次,及时处置交通事故、疏导车流。
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外地游客初到陌生环境,对道路不熟悉,易出现的“违停”“压线变道”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以及紧急救助需求,霞浦公安交管部门推出8项 “旅游警务”交管服务措施,全力提升游客出行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我们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传递城市温度。”霞浦公安交管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优化执法方式、前置服务关口,力求让游客在领略山海风光的同时,感受到霞浦公安交警的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困难找交警”正成为游客的切实体会。
源头化解
构筑旅途“安心港”
旅途的顺畅提升了游玩的体验,而旅途中的安心更在于烦忧能及时化解。针对游客出游过程中常出现消费纠纷、停车纠纷以及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纠纷,霞浦公安坚持以“警”护“景”。将“枫桥经验”融入旅游警务,推动建立“涉旅纠纷快处”机制,与驻地政府综合执法、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形成“1+N”调解合力。
7月3日,在霞浦县长春镇下尾岛网红打卡点,北京游客孙女士拍照时临时将眼镜放置在地上,游客余先生经过此处时,不慎将眼镜踩坏。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接到报警后,长春派出所民警及时赶赴现场处置,民警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意见,详细了解纠纷产生的根源与经过,同时,从法律规定、人情事理等多方面入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包容。经过半小时的努力,民警的真诚与专业终于打动了双方当事人,最终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谢谢警察同志,多亏你们及时调解,不然继续吵下去,不仅影响大家的心情,还耽误行程。”孙女士这句简单的话语,正是霞浦公安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扎根景区、护航旅游发展的生动缩影。据统计,今年以来,霞浦公安共化解涉旅纠纷160余起,游客满意率达98%以上。
霞光点亮滩涂的诗意,警灯守护旅途的安宁。霞浦公安的“旅游警务”,让游客的脚步更从容,让霞浦的“诗和远方”拥有更温暖的平安底色。这份持续的守护,正为霞浦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平安动能。
□ 本报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吴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