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闽东日报

深耕新材料领域的“追梦人”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04版:视点科教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13日8时30分许,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里,副总工程师包晓刚正专注地分析着固态电解质粉体的检测数据。这份刚刚出炉的报告,或将影响新一代材料的研发路径。

  这是包晓刚扎根三祥新材的第十三个年头。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技术带头人,他既是企业创新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从实验室里精准调控的参数,到生产线上不断优化的工序,处处镌刻着他的专业印迹。

  2012年,包晓刚揣着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来到闽东山区小城寿宁县,成为三祥新材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开启了他与锆系新材料的不解之缘。

  初到岗位不久,他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技术挑战——客户反馈使用公司电熔氧化锆生产的定径水口,产品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面对难题,他沉下心来,从氧化锆成分设计、熔配工艺设计再到粉体粒径级配调控,经过不断试验,成功开发应用于高密度水口砖领域的电熔氧化锆粉体,为企业电熔氧化锆产品进入定径水口等高端耐火材料市场奠定了基础。

  “当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生产线上成功转化并投入实际应用,那种成就感让我在锆材料研发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笃定。”包晓刚回忆道。

  2014年,包晓刚牵头攻关电弧炉熔炼氧化锆节能还原剂研发项目。期间,他始终坚守在电弧炉旁,反复调试配比和工艺参数,最终开发出新型节能还原剂。该还原剂显著降低了氧化锆熔炼过程的能耗,每年可为电熔氧化锆熔炼车间节约生产成本约260万元。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三祥新材积极布局相关技术研发。包晓刚再次勇挑重担,牵头组建新能源材料开发项目组,聚焦固态电解质界面阻抗高、离子电导率低等技术难点,带领团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横向联合研发,不断优化晶体结构设计、创新合成工艺,在锆系氧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部分成果已完成中试验证。

  多年来,包晓刚始终秉持迎难而上的科研精神,在一次次技术攻坚中实现突破,累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项,其中“高纯度电熔氧化锆的制备方法”等多项专利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压缩性能试验方法》,有力助推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包晓刚充满信心:“我们将紧扣市场前沿需求,以企业现有锆铪产业链为基础,开发适配新能源市场的锆系固态电解质材料,同时,推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前驱体前沿材料的研发,不断拓宽锆铪材料在新兴领域的应用。”这位新材料领域的“追梦人”正以他的执着与创新,持续抒写着属于他的故事。

  □ 本报记者 陈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