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5日,三明市精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位于生态新城核心区的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园区)。该公司入驻后将进一步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相关的应用场景开发,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结构,助推三明低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幕,正是京闽(三明)科技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生动写照。
自京闽(三明)科技合作开展以来,双方在中关村科技园共建、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合作、科技特派员选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跨区域科技合作的共赢之路。
科技交流的深度,决定合作的高度。依托京闽协同机制创新,两地构建起高位推动、常态化沟通的“快车道”,成功打通“机制共建、资源互通、成果共享”的跨区域协作通道。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三明纳入京外科技创新协作重点地区,对三明企业与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技术合作、联合科研攻关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中关村发展集团更是将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列为集团重点扶持园区,从产业规划、招商引智到服务保障,全方位给予倾斜指导。
为让科技资源高效流动,三明已连续两年举办京闽科技合作暨京闽(三明)科技项目对接活动,促使两地在科技资源流通、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方面抱团发展,推动了相关成果在三明乃至福建落地转化。
园区建设一路“加速跑”。园区运营以来,三明统筹各方资源,出台一系列“硬核”扶持政策:制定入园企业专项扶持办法,为企业发展减负;推出员工租房补助、购房优惠等福利,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发放生活补助770余万元,开通17条园区公交运营线路,提供288套人才公寓,用贴心服务留住企业和人才。
依托中关村品牌资源优势,三明加强与园区运营服务公司协作,合力推进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累计开展招商活动300余场。如今,东南航空等一批头部企业分支机构相继落地运营,海丝数字科技公司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瞪羚”创新企业,园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数据显示,园区创新中心已注册企业375家,常态化办公企业188家,带动就业超5000人;累计实现产值约34.5亿元、税收约1.29亿元。园区先后获评“福建省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两岸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基地”等,成为京闽科技合作标志性项目。
在石墨烯产业领域,两地的合作更是亮点纷呈。以京闽石墨烯产业协同创新为抓手,三明联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连续七年举办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出“赛事选拔+项目孵化+资源导入”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大赛累计吸引海内外220余个创新创业团队参赛,涵盖材料研发、应用开发等多个领域。通过大赛搭桥,8个获奖团队的优质项目成功在三明落地转化,同时促成一批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与大赛成果精准对接,加速了石墨烯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如今,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在大赛的带动下,产值年均增长超20%,成为全国石墨烯领域“以赛引才、以赛兴业”的标杆示范园区,为三明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特派员合作也成效显著。三明创新构建科技特派员跨区域协作机制,精准对接北京的高端智力资源。截至目前,北京市科委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先后选派6批共90名科技专家担任京闽科技特派员。这些专家深入三明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开展“需求诊断—技术攻关—产业孵化”全链条服务,累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07个,引进农业新品种41个,开发新产品66项,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工艺161项,为三明农业提质、工业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全媒体记者 徐尔文 通讯员 明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