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青
三元本地大多数人在八月中秋前后祭扫祖坟。清明节也有祭扫,但比较少,往往只扫大祖坟。
三元山多林深,不少坟墓在山岭里,清明节期间正好气温升高,雨水多,山路泥泞,草长覆盖,瘴气湿气重,进山祭扫祖坟要劈草开路,走进去一身泥湿,不适合进山,湿气不利于健康。劈草清墓后不久草又长起来,墓复盖,路复掩,事倍功半。
乡村还有广阔的竹山,一年里村民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靠销售土特产笋干,清明节期间正好竹笋长大,农谚有云春笋“清明大生,谷雨大长”,如果没有抢时间挖笋制笋干,就无法挽回经济损失。这时正是春耕春种时节,三元人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误了农时,瓜豆都没有好收成。清明时节,三元山地农民忙于挖笋烤笋和春耕春种,常常无法抽出时间祭扫祖坟。
旧时,清明节时农村常常青黄不接,上年的粮食除交田主地租之外,留下的不多,许多农民粮食已吃完,不得不向田主借“高利贷”谷,秋后一百斤还一百五十斤乃至两百斤,正是愁苦的时候。没有余粮,有的生活都成困难,怎能置办供品上坟祭扫?
一到八月就不一样了,这时多是好天气,秋高气爽,阳光朗照,上山越岭沾不到泥泞湿气,十分轻松便利。白露之后,劈草开路清墓,霜压下来,草更是冻实了,清理好的墓也能长久保持整洁,开的路也能长久保留宽敞干净。借劈草开路时,还可修一修在春夏季被雨水冲毁的路,保持一年内路宽敞结实好走。上山开路祭扫前,也可到竹山林山上劈草,草就不长了,来年竹杉松长得好,冬笋春笋长得多长得旺。这时又是夏收夏种大忙过后,早稻已收成,晚稻还未割,有丰裕的食品,有较多的时间,给祖坟扫墓祭祀就宽裕自如得多,因而逐渐从清明扫墓改回八月祭扫。八月祭扫祖坟与当地生产生活相适应,渐渐成为习俗。
八月祭扫祖坟的习俗不限于三元,同在沙溪流域的永安、沙县,风俗相通、习气相连,都是八月祭扫。在闽中山区还有一些地方,如尤溪,也是在秋高气爽、夏收过后的八月祭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