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再卖两头猪”的故事还在延续……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第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克新 罗鸣灶 陈登达

10月5日,大田广平中学扩建竣工暨文昌阁办学15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寄托着4万多广平人民热切期盼的学校扩建项目,历经三年艰辛历程,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广平中学迎来百年办学里程碑时刻。而村民林泽随“再卖2头猪”的感人故事,还在接续演绎着。

广平中学扩建项目占地仅10亩,建设200米标准跑道1条,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各1个,但扩建征迁、搬迁安置、塑胶运动场建设等各项费用约1800万元。这个“最贵”运动场,成为广平社会各界几十年来想做却没有做、做了却没有做成的夙愿。

10月3日,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以《三明村民一句“我先捐1万,如果不够,家里还有2头猪……”撑起这所乡村中学扩建希望》为题,报道了大田县广平文昌阁孝廉文化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倡导社会各界助力学校扩建项目,林泽随等村民的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反响。

“一大早,看到这个标题,我就点进去认真阅读了,感动到!这就是最朴素也最伟大的善意啊!看到村民们的这些话真的破防了,太让人动容了。我来自农村,我完全懂这种感动!村民的这份真心太有力量了,也跟着被点燃了想做点什么的念头。”10月3日,叶女士在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留言,并联系促进会会长郑宣哲捐赠1万元。

不仅是叶女士,更多的善行不断被激发。

“33有生生不息、上升发展的意思,和此前捐的66万元加起来是数字99,长长久久、久久为功,薪火相传。”在当天的纪念活动现场,广平中学杰出校友何晓斌再次捐出33万元,以母亲的名字,设立“林珠英奖学奖教助学金”。

以爱点燃爱,以心温暖心。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一场由促进会组织的募捐大会。

2024年2月10日,龙年春节正月初一,由促进会组织的第二次募捐大会在集镇樟树坪举行。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幕幕感人画面,深深打动了现场群众。

“我先捐1万,如果不够,再把2头猪卖了。”村民林泽随递上现金后,又默默转身回到路边摊位卖菜,现场一下沸腾了。

林泽随今年80岁,放牛、种地、帮人犁田,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操持着整个家。妻子林莲姬因为长年劳作,脊椎弯曲严重,挑担子时只能把扁担压在背上,弓着腰走路。

“把你的事宣传一下,可以让更多人关心广平的教育事业。”9月27日,经过思想动员,林泽随才同意接受采访。

沿着干净整洁的林荫小路,走进夫妻俩位于广平村100号的住宅,木结构老房子逐渐老旧,厨房里摆放着木制老家具,看不到一件家电用品。

夫妻俩日常生活节俭,依靠种地和饲养鸡鸭等家禽增加收入。“今年还租了一块田,加上自己的共有3亩多地。”林泽随说。

尽管生活俭朴,林泽随却一直惦记着学校扩建项目。“他每次碰到我都会问,钱够不够、房子会不会拆得下来、扩建项目还有没有希望。”促进会监事长林乐园说。

得知学校扩建项目还有资金缺口,林泽随在临别时的路口处,掏出口袋里的3000元钱,塞到郑宣哲手中。

原来,林泽随以为蛇年正月初一促进会还会搞募捐,就准备了5000元钱,后来因妻子腰痛治病花了2000元。

“每一个人都要读书,每一个人都要支持学校建设,我才捐这点,和你们比差多了。”粗糙有力的双手不容推辞,瘦削黝黑的脸庞透着坚毅的眼神。

榜样的力量无穷,越来越多人踊跃加入其中。

“我不是广平人,但我的根在广平,我的魂在广平。”何晓斌父母均是文昌阁老师,在文昌阁出生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怀着深深的感情。2019年,他在广平中学设立“何晓斌奖学金”。得知学校要扩建,他又捐出66万元。

村民林乐政单身,现场捐款500元。“虽然我没有孩子,但广平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林乐政说。

村民郑承鉴因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目前在家经营一家食杂店,收入微薄。随着年龄增长,他每天都需要吃药,再加上妻子患病,日常支出是一笔不小负担。

“如果没有广平中学,可能就没有我,是学校成就了我和我的家人。”郑承鉴当天捐了5000元,他说,从小学一年级到学校读书开始,是老师、同学一路关照着自己,因为读书才有机会干裁缝,有了谋生路子才成了家,3个孩子也是从广平中学毕业后考上大学。

“当年从广平中学毕业,现在应该为母校建设作点贡献。”农历腊月廿六,远在海南工作的郭立佳打电话给父亲,叫他先取好1万元现金,以便正月初一到现场募捐。

能力有大小,钱财有多寡,但感恩之心、感激之情,都化作广平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学校扩建的实际行动。

“现场可以说是感天动地,多的几十万,最少的五块钱,是爷爷抱来的小孙子捐的。”郑宣哲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5日,促进会募集善款超过1000万元,其中,捐款1万元及以上共有95人、金额6707501.3元。

大爱无疆。当“再卖2头猪”的善意如涟漪般扩散,微光便会在黑暗中连成星河,点亮乡村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新时代的价值升华

广平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广平中学百年文脉悠悠。

广平中学学校扩建,是当地几十年来想做却没有做、做了却没有做成的事。广平文昌阁孝廉文化教育促进会通过发动捐资助学,守护百年文脉、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善行义举已从传统的慈善救济,升华为一种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进步,为乡村学子铺就“知识改变命运”现实路径的深沉力量。

新时代捐资助学精神还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鲜明注脚。当越来越多企业、个人,将捐资助学内化为自身的社会责任,当“重教兴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这是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生动体现,最终构筑起互帮互助、共同前进的和谐社会图景。

弘扬新时代捐资助学精神,就是要让每一份善意都能精准抵达,让每一颗希望的种子都能茁壮成长,这应是这个时代我们共同的追求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