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鹏 张明华 苏瑞杰
金秋时节,将乐县白莲镇大里村的大片稻田已泛起金黄。再过几天,一台台收割机将穿梭其间,在阵阵轰鸣声中让稻谷颗粒归仓。
“以前找农机手得勤打听、比价格,现在村民们可以坐在家里等着服务上门,省心又省钱!”大里村党支部书记黄建平站在地头,望着沉甸甸的稻穗,眼里满是笑意。
9月12日,经过多家优质供应商的激烈竞价,大里村2480亩水稻收割项目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顺利成交。该笔交易是将乐县首单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收项目的平台交易,最终成交价为130元/亩,相比150元/亩的最高限价,预计节约资金4.96万元,节资率达13.33%。
大里村是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优质村,有着良好的服务基础条件,但仍存在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流程繁琐的情况。该笔交易通过整村机收项目集中挂牌的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更成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村产权流转两项改革举措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将乐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积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指导到金融支持的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农户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
收获时节,乡间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对比村民们的淡然与从容,金山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北金却忙得不可开交。
作为南口镇“农耕保姆站”服务队的一员,这几天,杨北金一边安排农机抢收,一边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低茬收割现场会”。
只见全县第一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来回作业,稻秆被整齐割低,稻草有序铺放。这种新型的作业方式可以让稻草保持完整,便于收集用于覆盖还田或作为种植食用菌的基料。来自全县的种植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表们,观看后纷纷点赞。
“通过引进新机械和新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收割效率和质量,更让秸秆‘变废为宝’,在做好托管服务的同时帮助村民增收。”杨北金说。
“农耕保姆”优质服务的背后,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障。近年来,将乐全面推行农业生产托管“135”工作机制,在全县三个片区分别成立1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点;统一制定托管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技能培训等3项服务制度;整合成立“托管员”、农机、农资供应、农业技术、金融信贷5个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托管服务。
2024年,将乐“农耕保姆站”完成农业社会化作业面积27.14万亩次,服务农户1.62万户次,节本增效1337万元。
今年,将乐搭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智慧农业运营中心,整合生产托管、农机调度、农资集采、补贴申报等功能于一体,构建可持续的服务生态体系,为当地农业生产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