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采访组 文/图
走进大田县广平初级中学,新修建的塑胶运动场像一块被阳光浸润的彩色画布,学生们在塑胶跑道上竞相追逐,在足球场内奋力拼抢,欢声笑语和跃动的身影,交织成校园一道亮丽风景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占地面积仅10亩的操场,曾经是广平社会各界几十年来想做却没有做、做了却没有做成的事,不仅制约着学校发展,更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志。大田县广平文昌阁孝廉文化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把实施广平中学学校操场扩建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用三年多时间助力项目完成建设,以真心真情托起一片教育艳阳天,让百年文昌文脉赓续,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赓续文脉,谱写百年文昌荣光
广平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广平中学百年文脉悠悠。
随着广平中学电动大门缓缓打开,始建于1875年的文昌阁映入眼帘。这幢白墙黑瓦的三层建筑,木构架梁、飞檐翘脊,北倚玳瑁峰,遥对文笔峰,雄浑中蕴含秀丽,古朴中透着端庄,被列入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乙亥元年(1875),由里人林芝荣、蒋敷荣、郑兰芳、余光斗、郭新洄等募缘公建,层楼高敞,祀大魁、文昌、朱子”。翻阅大田县民国版《县志》,广平先贤林芝荣率爱乡重教之士筹建文昌阁有着清晰记载。
按照明清通例,每县只建一座文昌阁。明嘉靖十五年(1536),大田建县第二年即建成一座文昌阁,为什么广平后来又能建一座?
文昌阁一侧,历经百年时光洗礼的“文阁碑记”依稀可辨。碑文开篇颂扬朱子“文博广披”,意指广平属于“有开必先者”之地。接着记述郭奇逢与田一俊为密友,这是“一县双文昌”的隐喻,也是广平乡绅筹建文昌阁的真实缘由。同时,文昌阁最初以“文阁”命名,而且建筑风格也不是单纯的“阁”,避免了与规制冲突的风险。
一座有文化寓意的建筑,承载着广平人对知识的敬仰。
深受朱熹及理学文化影响,广平从南宋开始兴建教学场地蔚然成风,境内有香远亭、得月斋等多所书院。文昌阁建成后,成立汇文书院,各家书院汇聚一堂,被誉为“培育英贤宝地”。
民国二年(1913)二月,在官民合力下,广平兴办新学。1947年,广平小学兼办“大田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初中分班”,广平中学开启教育新程。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广平中学虽然有着长远的办学历史,走出了大量人才精英,但办学条件却与时代发展极不相称——学校占地面积仅8亩左右。
广平镇毗邻三元区、沙县区、尤溪县和永安市,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辖区人口稠密,户籍人口达4.2万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广平中学服务区域内适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凸显。
今年秋季,广平中学有在校生530多人。按照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学校占地面积要超过15亩。高峰时期,广平中学曾经办过五年完全中学,在校生超过1000人,既有校园面积根本无法满足日常教学需求。
校园面积受限,学校教室拥挤、功能室缺乏,师生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不齐全,特别是学校没有标准运动场,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培养。
“广平中学要扩建,各级党委政府早就有这个想法,在广平镇还是人民公社的时候,就提出学校要扩建,社会各界也很期待。”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廖加业说,20世纪80年代,镇里就出过会议纪要,学校周边不批村民和村集体建设用地。
扩建,需要拆除校园周边部分房屋。征迁,是第一道“拦路虎”。
“学校周边的这些房子,不仅处于集镇中心位置,附近还有小学、幼儿园和医院、菜市场等配套设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区房’,要征迁难度肯定很大。” 廖加业说。
征迁推不动,学校扩建无从谈起。一拨拨莘莘学子,迈出窄窄的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广平中学在寒来暑往中开始面临各种变数。
2013年,广平中学教学楼重建,学生转入广平中学分校大田县铭栋初级中学就读,学校成为一个教学点,在校生最少的时候只有27人、老师7人。
“学校生源减少,教学质量下滑,连学校周边居住的老百姓都少了,一些有条件的村民逐渐向县城或周边地区迁移。”2017年,何加钎接任广平中学校长,对当年学校面临的窘境记忆犹新,他说,办学质量不仅影响学生成长,更直接关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更让广平社会各界担忧的,是学校因为办学硬件不足,可能被撤点并校到铭栋中学。按照2023年9月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要求,广平中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运动场等硬件设施,一旦无法通过验收,就面临着被撤并的可能。
150年前,文昌阁落成,广平周边书院齐聚汇文书院办学,文人荟萃、文运昌明。150年后,如果广平中学被集镇周边村学校撤并,情何以堪?
一时间,广平中学扩建成为当地热议话题,牵动着越来越多人的心。
“党委政府在想办法,广平镇的乡贤,特别是广平中学的校友们也在群策群力,大家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广平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促进会监事长林乐园1971年进入文昌阁念小学,作为广平先贤林芝荣后裔,他对广平中学扩建更是上心。
要扩建就要征迁,而征迁需要经费保障。政府部门可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民间筹措资金如何进行?
2022年9月10日,恰逢一年一度教师节。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大田县广平文昌阁孝廉文化教育促进会正式成立,旨在开展广平中学扩建、奖学奖教等一系列教育促进措施,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当天,还进行了广平中学扩建捐赠活动,近百位乡贤代表、企业家、校友踊跃捐款,林乐园带头捐赠100万元,现场捐款总额超过600万元。
“我们促进会成员都是文昌阁出去的,都是广平中学的学子。后续我们还会在广平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各个渠道筹措资金,完成广平中学扩建这项工作。”促进会会长郑宣哲在成立仪式上表示。
有了前期资金保障,广平中学扩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2022年10月21日,大田县政府研究同意将广平镇五峰村部分土地,作为广平中学扩建项目用地。同年11月,大田县发改局正式批复并同意扩建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用地经实地勘测并划定红线,完成地形图设计。
百年文脉,灼灼其华。随着广平中学校园扩建项目正式启动,百年文昌文脉赓续,在新起点接续书写新的荣光。
教育为炬,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不仅需要赓续文脉,也需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农业转移人口正加快市民化。2013年,因为学校教学楼重建,办学质量下滑,广平镇部分村民向周边地区迁移,导致人、财外流。乡村振兴需要集聚人气、凝聚人心,而扎根乡村的群众,更需要教育之光照亮。
“我们的儿子,甚至我们的孙辈,都不一定会在这里上学,但我们的根在这里,血液流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做成这件事。”促进会副会长郭立清说。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广平文昌阁素有‘文乡武里’之称,因为历史规划、用地限制等因素,造成了广平中学运动场设施长期缺失。镇党委政府把广平中学运动场建设作为一个重大民生工程,成立专班,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与促进会一道呼吁奔走。”大田县广平镇党委书记柯永晋说。
有了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促进会一边协助征迁,一边抓紧筹措资金。
校园扩建项目点征迁工作难度大,促进会转变思路,先从协助征迁户安置地块入手。
五峰村下衡阳地块是新村规划点,因为项目没有启动,村里同意作为学校扩建项目征迁户安置点。
“地块面积17亩多,涉及28户农户,多的一亩多,少的只有几分地,要全部做通思想工作不容易。”郑宣哲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挂村干部、各姓氏理事会会长和促进会成员等各方共同努力,征迁工作取得新突破。
五峰村村民蒋昌健,第一个在征地协议书上签字。他说,虽然自己的两个孙子还小,但迟早要上中学,支持广平中学扩建征迁户安置房项目,也是做了一件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好事。
有村民带头,更多征迁户加入其中,安置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2年9月16日,广平中学扩建征迁户安置房项目正式开工。一辆辆大卡车来回穿梭,从铭溪村运来土石方进行地块填埋,推土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在现场忙碌,一派火热施工景象。
“广平中学扩建??已经说了几十年了,一直没有落实??,这次是动真格了。促进会也非常认真配合政府工作,我感觉这次扩建有希望。??” 随着28户被征地农户全部领到了补偿款,村民们也信心倍增。
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学校扩建项目征迁户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征迁工作专班和促进会抓住有利时机,征迁工作紧锣密鼓。
“我们举全镇之力,力争在年内完成所有征迁及安置工作,为学校扩建项目顺利开工奠定坚实基础。”时任大田县广平镇党委书记田起杨信心满满。
要啃下这块几十年想动都动不了的“硬骨头”并不容易。“所有能想的办法,所有能动用的资源,我们都想了、都用了,目的就是完成8栋民房、23户村民征迁。”郑宣哲说。
榜样的力量至关重要。郑氏祖坟也在学校扩建项目征迁红线内,涉及宗亲2万多人。动员,开会,表决,郑氏宗亲一致通过,无条件迁坟,后续重修费用自行筹集。
“广平镇的乡贤们如此热心家乡教育事业,让我深受感动。”征迁户蒋佑核第一个在搬迁协议书上签字,他说,应该为学校扩建贡献绵薄之力。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学校扩建项目23户征迁工作逐一取得突破。
“老房子旧了一直就空在那里,平时也没住,因为好几户都有产权,想重修也不可能,征迁以后有新房住多好啊。”去年农历腊月廿六,在蛇年新春到来之际,林大姐住上了下衡阳安置点四层楼新房,对征迁安置工作连连点赞。
征迁工作有进展,后续安置补偿、项目建设费用要保障,促进会决定利用正月初一校友、乡贤回乡过年机会,再次进行募捐。
2024年2月10日,龙年春节第一天,广平中学扩建募捐大会如期举行,通报促进会前期募捐资金收支情况,倡议各界人士齐心协力、慷慨解囊。
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幕幕感人画面,深深打动了现场群众。
“我不是广平人,但我的根在广平,我的魂在广平。”广平中学杰出校友何晓斌,父母均是文昌阁老师,在文昌阁出生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怀着深深的感情。2019年,他在广平中学设立“何晓斌奖学金”。得知学校要扩建,又捐出66万元。
村民林泽随今年80岁,妻子因为长年劳作,脊背弯曲严重。夫妻俩日常生活节俭,依靠饲养鸡鸭等家禽增加收入。
“我先捐1万元,如果不够,家里还有2头猪卖了再拿来。”当林泽随递上现金时,现场一下沸腾了,越来越多村民踊跃加入其中。
“现场可以说是感天动地,多的几十万元,最少的5元,是爷爷抱来的小孙子捐的。” 郑宣哲说。
村民林乐政单身,现场捐款500元。“虽然我没有孩子,但广平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朴实的话语间,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当年儿子从广平中学毕业,现在应该为母校建设作点贡献。”农历腊月廿六,远在海南工作的郭立佳打电话给父亲,叫他先取好1万元现金,以便正月初一到现场募捐。
村民郑承鉴因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目前在家经营食杂店,收入微薄。随着年龄增长,每天都需要吃药,再加上妻子患病,日常支出是一笔不小负担。
“如果没有广平中学,可能就没有我,是学校成就了我和我的家人。”郑承鉴当天捐了5000元。他说,从小学一年级到学校读书开始,是老师、同学一路关照着自己,因为读了书才有机会干裁缝,有了谋生路子才成了家,3个孩子也是从广平中学毕业后考上大学。
能力有大小,钱财有多寡,但感恩之心、感激之情,都化作广平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学校扩建的实际行动。
经三明立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自2022年9月10日至2025年7月31日止,促进会总收入10486974.17元,其中,捐款1万元及以上共有91人、金额6707455元;总支出12071605.12元。
目前,学校扩建项目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因尚有缺口,镇政府和促进会仍在为筹措资金继续努力。
9月26日,林泽随再次向促进会捐出平时卖鸡蛋积攒的3000元。他说,每一个人都要读书,每一个人都要支持学校建设。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广平社会各界以爱心为舟,争当乡村孩子的摆渡人,用教育火炬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圆梦今朝,静待明日桃李芬芳
辛勤的汗水都会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今年春节刚过,大型挖掘机来回作业,学校扩建项目红线内一栋栋民房被拆除。寄托着4万多广平人民热切期盼的学校扩建项目,终于迎来开工时刻。
“我们镇党委政府,将以此次开工为契机,加大基础教育设施投入,再发动各界人士、乡贤,继续筹集运动场建设资金,争取早日把运动场建成建好,为当地群众和孩子们解决运动场地问题。”大田县广平镇人大主席余成建说。
按照项目规划,校园内将建设标准运动场1个,设计200米标准跑道1条,篮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运动空间。
因为筹措资金尚有缺口,促进会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筹集资金,一手抓工程进度和质量,争取今年秋季开学运动场投入使用。
“我们采取项目包工不包料方式,通过为项目承建方提供原料,减少施工成本,努力完成项目建设。”郑宣哲说。
广平镇周边企业动员起来,积极为项目建设出一份力——渣土车运土石方,每车30立方米,司机们按公司要求,每车只收120元油费,并积极加入捐赠队伍;集镇广平河河道有砂石,促进会组织人员采挖,减少了原料成本……
随着学校扩建项目持续推进,促进会成员紧盯挖土方、建挡墙、修跑道等工程节点,为保质保量完成扩建项目尽心尽力。
“促进会全体成员都非常用心,特别是乡贤林乐园在施工现场戴着草帽,顶着烈日监督施工进展,人都晒黑了。”广平中学校长朱成灯说,如果只是捐一点钱,那还相对简单,但要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就非常不容易了。
1992年,林乐园到上海从事贸易生意,闯出一片天地。促进会成立后,他带头捐款,为学校扩建项目多方奔走,三天两头从上海往广平跑,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要把“给孩子建个运动场”这个心愿,早日变成现实。
“这个运动场是广平中学师生的一个梦想,一个期待,我们都希望能够早日建成投入使用,让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挥洒青春汗水,去拼搏,去锤炼自己的意志、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6年,朱成灯走出校门进入广平中学任教,当年学校有学生1000多人,“那时候并没有觉得学校小,当了校长后才觉得学校太拥挤了,也许当年只是纯粹教书,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梦想和期待的背后,是日益迫切的办学需求。
2018年,体育列入中考科目,因为学校没有运动场,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经常排在全县末位。
“最后垫底也不可怕,最关键的是体育平均分还比前面学校拉了一大截。”体育教师吴承文说,学生们上体育课只能绕着教学楼跑步,除上下坡,还有拐角盲区,非常不安全。
体育中考有800米、1000米项目,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学校体育老师想尽一切办法,除了借用广平小学操场,还利用集镇河边栈道训练。
师生们的热烈期盼,牵动着促进会全体成员的心。为了弥补资金缺口,确保学校扩建项目在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促进会向银行贷款160万元。一个崭新的塑胶运动场,在今年秋季开学时呈现在师生们眼前。
排除万难,历尽艰辛。多年夙愿,今朝梦圆。
“以前上体育课只能绕着教学楼跑步,或者跳台阶,现在可以在塑胶跑道跑步、在足球场踢足球,内容丰富多了。”初三(1)班学生郭伊璇为自己毕业前能在新的运动场上体育课感到非常开心,她说,要珍惜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刻苦学习。
秋季开学,学校还设计了课间跑操,师生们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迈着轻快的步伐,舒展筋骨,放松身心,在更好的状态下工作、学习。
“历时三年,历尽艰辛坎坷,我们交出了一份新答卷,也终于向广平父老乡亲有了一个圆满的交待。”站在新落成的运动场前,林乐园难掩激动之情。
“听说学校运动场建好了,特意来看看,真的非常漂亮。”9月26日,周五学校放学后,一些村民走进校园观看新落成的运动场。
以爱的名义,汇聚强劲力量,托起一片艳阳天,让莘莘学子在更加广阔的天地蓄势起航。
“完成了学校扩建项目后,促进会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奖学奖教和帮扶困难学生,我们要努力为文昌阁文化传承和广平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廖加业说。
植根文化沃土,承载百年荣光。秋日艳阳高照,校门口百年香樟郁郁葱葱,文昌阁端庄典雅,传承“修身立德、德才并重、博爱博学、文武双修”精神,以时代之笔,续写先贤文章,广平教育事业一定会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灼灼光华,孩子们的明天更加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