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织密筑牢食品安全防护网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扬 凡

日前,公安部通报了5起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从通报的案例看,涉及制售假劣减肥糖果、注水猪肉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当前不法分子的手段隐蔽且恶劣:有的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所谓纯天然减肥糖果;有的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以增加口感、延长保质期;有的非法屠宰加工未经检疫的马匹后冒充驴肉销售;有的甚至回收过期食品重新加工销售。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威胁食用者健康,扰乱市场秩序,还会削弱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食品安全不是简单的“柴米油盐”问题,而是关乎千家万户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这些案件的破获,充分体现政法机关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鲜明态度,给了不法分子有力震慑,更说明食品安全治理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要“严”字当头。“舌尖上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只有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对违法犯罪行为出快手、下重拳,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相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格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当前食品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监管也面临重大挑战。从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再到短视频平台,线上销售食品的渠道越来越多,一些食品借助互联网快速蹿红,但“网红食品”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面对“互联网+食品”带来的新问题,应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食品安全监管;深化部门协作,畅通举报渠道,激发公众监督积极性;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食品类直播巡查监管力度,坚决清理网上食品安全隐患。

在“治”的方面,还要大力培育食品安全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以食品安全文化凝聚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涵养诚实守信文化,要加快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培育人人参与意识,食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注重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放松。只有凝聚各方面力量,坚守法治底线、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社会共治,合力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才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屏障,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健康、吃得放心舒心、吃得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