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碧血英魂八十载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革命烈士林大蕃

2013年,永安市西洋镇内炉村程元森老人说,此处就是林大蕃牺牲处。 (陈毅翔 摄)

龙门战斗遗址纪念碑

大田革命烈士陵园 (郑钟丰 摄)

文龙堂——龙门夺枪就发生在这里。

●全媒体记者 王长达

一条小溪,两边洋面,山脚老屋新厝。走进大田县文江镇光明村,四处静谧,可一提起80年前的那场战斗,村民们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我左腿膝盖上这道伤就是80年前那天夜里摔伤留下的。”今年96岁的林朝仕坐在自家庭院里,指着溪对面的那座老屋感叹,龙门夺枪战斗就发生在那里。

武举老宅

光明原名炉墘,1958年改名,意为“前途光明”。龙门溪穿村而过,上游是后洋村,下游是龙门村,三村本是同村,旧时为龙门保。村民林桂山说,民国时,龙门保乡公所设在溪边,林朝仕的家就在上方的仙亭崙那里。

仙亭崙对面,靠山边有几栋老屋,其中一座是文龙堂,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典型闽中传统民居建筑。堂前庭院有两块练功石,上面分别刻着“光绪甲午科林斯灿公众置”“光绪二十年林纯文公男立”。盖这屋的据说是武举人。文龙堂正堂面阔五间,8个立柱,两边扶厝,“当年,龙门保安队住在这里,游击队来夺枪,发生了战斗。”林桂山说。

深夜激战

战斗发生在1945年9月。

“日本投降啦!”1945年9月,这个特大喜讯传到永安洪田磉溪,当时闽赣边挺进队已在这个游击基点村休整一个月了。“抗战胜利了,国民党反动派肯定会发动内战。”闽西北特委和游击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后提出了筹款、夺枪、扩充队伍“三大任务”。9月中旬,林大蕃(政委)、游栋(队长)奉命率领30余名挺进队员昼伏夜行,经林田、小螺、下洋、内炉、青水,秘密返回大田伺机筹款、夺枪。经秘密走访,从龙门保安队员、蒋光斗(时任中共闽中工委汤泉直属区委书记,1946年2月被国民党杀害)的胞兄口中获悉:龙门乡保安队有两挺机枪、几十支步枪。保安队驻守龙门已很长时间,见平安无事,每晚打牌之后,安然睡觉,毫无警惕。根据这个情报,挺进队决定攻打龙门保安队,夺取枪支。

不巧,这时,大雨接连下个不停,队伍在附近的太华小合村村尾密林里熬了7天7夜。9月22日,中秋刚过,天空转晴,天黑时分,挺进队出发,经川石(今前坪乡山川村)、后洋,来到文龙堂附近。

文龙堂背靠龟形山,四周筑有丈高的土围墙,房内结构成口字形,分正厅、下堂,左右两边侧屋。根据情况,机枪在下侧屋。

半夜时分,挺进队兵分两路,一路由游栋带领,从围墙右侧处水槽洞潜进厨房,撬开顶门的木棍。不料,木棍倒地,声响惊动了敌人,保安队士兵喊叫起来,挺进队员冲进大厅向下侧屋进攻。听到枪响,林大蕃带领的一路队员立即翻墙而入,一同攻击。保安队从房内朝外胡乱开枪,双方激烈交火,在游击队火力压迫下,保安队招架不住,只好开门缴械投降。

战斗前后持续半个小时,保安队被射倒5人,游击队员蒋冠祥等2人牺牲,1人受伤。

队员清点缴获的枪支,发现没有机枪,追问俘虏,才知当天下午保安队把2挺机枪送去县城检修了。

深夜,小村突然枪声大作,村民们慌忙上山躲避。林朝仕说,那年他16岁,晚上1点多听到对面枪声,他往后山跑,过坑沟时爬不上去,摔下沟,膝盖摔出一个大口子,留下了一道伤疤。

后来村民们赶到文龙堂,看到了战后的惨烈场面。

林桂山听长辈说过,文龙堂门头围墙外躺着一个被打死的人,右边墙角躺着一个被打死的人。林桂山祖屋龟头厝,在文龙堂右侧不远,是人称“万金”的林四十一公盖的,老屋那边地里也躺着一个被打死的人。

悲壮失利

战斗结束,掩埋好牺牲的战友,游击队撤离。

撤向哪里?

当时,国民党增兵大田,到处“围剿”革命者,大田情况十分复杂,危险重重,林大蕃主张就近撤到活动基点德化尤床乡。于是,队伍朝东南行进,可由于没有向导,找不到方向。游栋命令原路返回。

带着俘虏,背着缴获的30多支步枪,行动不便。挺进队只好释放了俘虏,将缴来的步枪砸坏丢在林里,安顿好伤员,又出发了。

“挺进队从这条土路撤向太华华山村积谷山,这条路有十多里,1米宽,旧时称大路。”林桂山指着文龙堂后山那条山路说。

挺进队翻过积谷山,经过锦溪村,天已透亮,只好抄小路隐蔽行进。不料经过村头,行踪被发现,到达太华万湖岬时,遇到敌人阻击。挺进队边打边撤,转向坑里、高星,时已天黑,追敌住在高星村。挺进队突围,连夜急行军转到永安青水上甫弼大树林隐蔽。

24日,在青水澄海(汀海)大树林,挺进队再遭顽军阻击,所幸天黑,甩掉追敌。挺进队日夜兼程,且战且退,转向大田桃源龟洋、王山基点村,27日穿过树林向永安撤退,经过王山水盂曲,陷入敌人的埋伏圈——敌人约三个团兵力围堵过来。

28日,突围时,中共闽中工委城关直属区委书记林大森、中共闽西北特委宣传部副部长郑超然牺牲;中共闽西北特委妇女部副部长林友梅、游击队班长林占江等6人被捕,林大蕃、游栋等人突围,直奔永安西洋。

9月30日,在永安西洋内炉村黄春洋,中共闽西北特委书记、挺进队政委林大蕃不幸中弹负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29岁。10月2日,游栋、陈郁文在洪田忠洛村又被伏击,中弹牺牲。游栋是老红军,参加过长征,牺牲时28岁。参加夺枪战斗的游击队员经过九天九夜浴血奋战,大部分牺牲,少数负伤被捕或失散。

英烈后事

龙门战斗后,敌人疯狂报复。林大蕃的人头被挂在大田县城南门城墙上示众。闽西北特委武装部副部长林清奇在水盂曲突围,10月6日在漳平县新桥镇西埔村被捕,1945年10月11日被杀害,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带往永安请功。

1945年11月底,林友梅与林冠民、林占江、陈树霖、苏仁兑、肖应时、陈相被押往大田与永安分界的分水岬活埋。

根据杨荣凯与林占中(林大蕃之子)所著的《林大蕃》一书,文江乡后洋村人林垂杖曾经救过林大蕃的母亲和女儿。

1944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包围住在大田武陵乡中共闽西北特委机关,扑空后对革命基点村展开疯狂“围剿”和血腥镇压。当时,林大蕃安排家人疏散隐蔽。“革命的老妈妈”林大蕃的母亲肖贤使带着大孙女林琴离开武陵乡桃溪村辗转多地。1945年5月左右,经人推荐,林大蕃亲自接触和沟通,将祖孙俩安排在龙门乡后洋村林垂杖家,还让10岁的林琴给林垂杖当女儿。林垂杖手艺好,会造水车,家境宽裕,为人厚道。

1945年9月24日,林垂杖到龙门赶圩,听说了游击队攻打保安队的事,回来告知肖贤使。肖贤使与林琴在林垂杖家住了一年多,相继回到肖贤使的老家太华漈头村藏身。1948年春,肖贤使的女婿肖文华听到林垂杖的转告,来到漈头村找到祖孙俩,肖贤使这才确知儿子林大蕃、林大森已牺牲。林垂杖于20世纪80年代过世。

保护遗址

青山埋忠骨,碧水映英魂。如今,林大蕃诸烈士纪念碑屹立在大田城区西侧的仙跳崙革命烈士陵园,桃源分水岬公路上方有林友梅等七烈士之墓。每年,人们都来到陵园、烈士墓缅怀先烈,龙门夺枪的故事代代传扬。

光明村文龙堂的围墙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到了80年代,这里曾作为村小学。由于年久失修,缺少管理维护,文龙堂主体结构出现梁柱腐朽,墙体开裂,屋顶坍塌。正厅的雕花鼓形柱础也被偷走了,只好由木头顶着。

2019年,文龙堂被列为大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4月,老宅入口立起 “龙门战斗遗址”的石碑。2023年,上级资金拨款20万元搭了钢架,在两边撑起老屋,进行抢救性保护。但现在老屋已岌岌可危,亟待全面维修。

“文龙堂日常仅靠村民自发照看,无力承担专业修缮。随着亲历者逐渐离世,龙门战斗的相关史料及实物证据也亟需系统性、整体性抢救。”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林启名说。

(本文参考《大田革命斗争史》《林大蕃》等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