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与万寿岩共同迈向“新生”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讲述:王源铨 采录:金 鹏

二十年前,万寿岩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刚刚落下帷幕,对于万寿岩遗址的保护也主要聚焦在内部的考古区域。外围基本保持原样,只有一块遗址保护的牌子,静静矗立。

如今,承载着无数故事的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已建成。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绿意盎然,游人如织。远古先民的生活印记与现代化展示设施巧妙交融,让沉睡20万年的万寿岩遗址,鲜活地呈现在游客眼前。

作为岩前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源铨见证了万寿岩从一座石灰石矿山到文旅新地标的华丽转身。从2005年牵头负责万寿岩遗址区域的首次征迁,到退休后返聘协助推进新展馆建设,他以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万寿岩蜕变的鲜活细节,以及岩前村与古老遗址相互成就的独家记忆——

2005年初,市文化局专程来到我们岩前村,针对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征地进行前期沟通。当时我是岩前村党支部书记,征地工作就由我牵头负责。时间紧迫,为保证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必须要在那年夏天七八月份,把地表清干净,完成交地。

要推进征地,首先得让村民们明白背后的意义。我们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反复跟大家说:“这博物馆一建起来,村里的道路会修宽,环境也能变好,以后村子的发展肯定蒸蒸日上,这是惠及全村的好事!”

一开始我们心里都没底,怕大家舍不得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地里的庄稼。可令人意外的是,所有村民一听到“万寿岩”三个字,眼睛都亮了,纷纷点头说:“为了这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都同意!”

现在想来,村民们如此爽快支持,除了对万寿岩的珍视,更藏着对岩前村发展的期盼。

2000年初,保护万寿岩遗址的批示下达后,三钢立即停止生产。万寿岩保住了,可在岩前村还有一大堆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原来开采石灰石的矿场一直空着,几年过去,有的荒草长得比人还高;以前拉矿石的大卡车把水泥路压得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就积满泥水,也没人来修;几百个三钢的工人一撤走,附近的小卖部、小饭馆都没了生意,村里的人气都淡了。

那阵子,整个岩前村讨论最多的话题都是:“没了矿,没了人,岩前村的发展成了一潭死水,未来的路到底该往哪里走啊?”

就在全村人都陷入迷茫之时,博物馆建设的契机悄然到来,这与村民们对发展的期盼不谋而合。征迁的初期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可新的难题很快出现。岩前村上一次征地,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跟村干部、乡亲们对此都两眼一抹黑。关于补偿标准、核算方式等,村里没一个人清楚。

听说靠近市区的几个村子刚完成征地,我们村干部就赶紧跑去学习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回来后再详细地讲给村民听。

账目算得明明白白,村民们听清楚了,心里也亮堂了,没人再提反对意见。从那年5月开始,我们正式启动征迁签约,只用了两三个月的工夫,所有征迁任务顺利完成,如期交地。

2006年11月,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市里又开始对博物馆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和改造。那几年,万寿岩和岩前村真是一年一个样。

博物馆建好了,岩前村的环境也好了,失去的人气也逐渐汇聚。当时很多游客从外地慕名而来,参观完博物馆后,顺便再到集镇上逛一逛,买瓶水、吃顿饭,将整个岩前镇的商业氛围都带动了起来。不少开商铺的村民都笑着告诉我,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了,有的时候都忙不过来!

更让大家高兴的是,万寿岩相关的单位和企业招聘了不少本地村民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解决了部分就业难题。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老人孩子都能照顾到。

近些年,在万寿岩举办的科技周、音乐荟等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还巧妙地结合了本地的民俗活动,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吸引的人也越来越多。岩前村跟万寿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村子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看着现在万寿岩遗址公园内人来人往,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时候跑到山顶上玩耍的场景,逢年过节,村民们还要相约一起登高祈福。可后来三钢开始采矿,轰隆隆的爆破声吓得人不敢靠近,更别提上山玩了。那段美好的记忆,就这么中断了好几年。

当时可没人想到,万寿岩这座沉寂已久、灰蒙蒙的石灰石矿山不仅能从炸药底下被抢救过来,还披上了绿装,一跃成为福建省首个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迎来了“新生”。

这十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生态美了,人气旺了,连一度中断的万寿岩记忆,也重新接续上了。岩前镇也借着这股东风,大力建设文旅小镇,并获评4A级景区,越来越多的村民因为万寿岩吃上了“文旅饭”。

2023年退休以后,镇上考虑到我有过博物馆征迁的成功经验,又向我发出了返聘邀请,希望我能继续负责岩前镇一些项目的征迁、对接和建设工作。

今年5月,我又接到了一个熟悉的任务——协助开展万寿岩新展馆征地工作。这次征迁地点位于岩前村南岸,面积大约有46亩,情况更为复杂,地类更为多样。好在村民们依旧非常支持,目前征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看着新展馆的建设即将提上日程,我心里满是期待。

从万寿岩第一次征地,到博物馆建成开放,再到如今文旅产业蓬勃兴旺,可以说万寿岩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岩前村、村里的每一位村民紧密相连。我们见证着万寿岩的蜕变,万寿岩也陪伴着岩前村成长。这份相互成就、同频共振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未来,万寿岩和岩前村一定还会迎来更多新的变化,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