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一张定格于1949年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讲述:王兆峰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轻轻摩挲那张摄于1949年5月1日的老照片,怀念我的父母。眼前这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承载着一对革命伉俪、两位共产党员用热血书写的红色岁月。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徐州市碾庄镇南的王庄村。父亲王志荣出生于1920年5月。母亲刘桂英出生于1919年1月。他们于1937年11月结为伴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民族抗战爆发,在苏南、苏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开展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我父母毅然投入艰苦的抗日斗争烽火之中。他们发传单、送情报,走家串户,动员青年参加新四军和各种抗日组织。1940年6月,我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努力完成党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我母亲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文化,又裹着小脚,但她仍积极做好妇女工作,日夜为新四军缝制军鞋、洗补军装……1939年之后,我大姐、我以及三妹相继出生,母亲除要抚养三个孩子外,还要抚养只有一岁多的小叔子和只有5岁的小姑子。面对家庭的重担,母亲以惊人的毅力支撑起这个家,并且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抗日武装交付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新四军。1943年6月,父亲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党组织指示他立即到新四军睢宁县大队报到入伍。日伪军多次到我家搜捕,抓捕不到父亲,就摧残家中的老人和小孩,还扬言要斩草除根!我们全家连夜出逃,我祖父将我绑在毛驴背上,跑了二十多里地,由我的二姑丈用小船将我们藏在白马湖的芦苇荡里,蚊子咬、虫子叮,大人都命令小孩都不准哭……没有东西吃,就只能啃芦苇根和一些野菜、树叶、树皮。我拉肚子、打摆子,几乎就要夭折了……在这样困难的处境下,我母亲始终坚决地说:“新四军一定会打败日本鬼子的,咱们一定会得到解放的!”

后来,中共地下党组织找到了我们,将我们救到盐城边一个小村庄。到1948年秋天,我们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当时解放军已经进驻我们村庄,淮海战役攻打碾庄的战斗即将打响。

我父亲加入新四军后,先后参加了攻打日寇据点张公头、瑶湾、大王庄等战斗。1944年7月,一次战斗中,新四军县大队被强敌围困,子弹打光了,情况危急,刚好此地距我家不远,父亲当机立断,将我家四亩三分地的地契抵押给一富户,换来500发子弹以解燃眉之急,最终打赢了那场战斗。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内战。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我的家乡再次饱受战火之灾。淮海战役中,碾庄是主战场,前线距离我家乡的村庄只有8公里。据我父亲回忆说,碾庄战役是他们营自建营以来遭受最大伤亡的一次,有20多位战友牺牲在那片土地上。而我的母亲在那65天的战斗中,因为过度劳累,几次晕倒在支前路上。那时她既要照顾三个孩子,丈夫又在前线生死未卜,自己还是一个裹小脚的女人,但仍坚持夜里推磨烙饼,白天推着独轮车给解放军送去煎饼、开水、咸菜。有时归途车上还推着受重伤的解放军(由于战役伤亡惨重,解放军的卫生员不够用,伤员多由人民群众负责救治)。一天,我堂伯母生气地说我母亲:“你丢下三个孩子不管,天天往枪林弹雨里面钻,子弹不长眼,万一你回不来了,三个孩子交给谁?”我母亲回答她:“前方解放军战士在打仗,饿着肚子怎么打?不打垮国民党反动派,俺的孩子也没有好日子过!俺也保护不了他们!大嫂,俺拜托你多照顾一下俺的孩子吧。”说罢,我母亲边含着眼泪,边推着独轮车,头也不回地就向战场奔去。淮海战役胜利后不久,乡党委根据我母亲的“支前”表现,研究决定接受我母亲的入党申请,批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1949年4月30日下午,一位在徐州市做生意的堂伯父到我家中来,捎一个口信给我母亲说:“树枝(我父亲的原名)在淮海战役战场上负伤了,原住在徐州解放军医院,现在伤好了,出院回部队了。部队就住在徐州云龙山上的大庙里。他想叫你们去见见面,看看孩子。”我们全家人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不已!我祖父在一旁激动得眼泪一直流,笑着说:“他还活着!他还活着!”我母亲急忙赶到距我家1公里的石桥村,找到我表叔徐洪志(我祖母妹妹的儿子),他有文化,去过徐州,请他带我们连夜赶往徐州。路过八义集时,刚好碰到欲往徐州拉煤的火车,司机听到我们说的情况后,立即决定要捎带我们。但因战争刚结束不久,火车走走停停,很慢,到第二天凌晨才到徐州市区。云龙山是个大地方,好找,很快,我们就到解放军营房找到了我父亲。我母亲见到父亲就一直哭,说的第一句话是:“俺也是共产党员了!”当时她那幸福的笑脸,虽然距离现在已经76年了,但如同昨天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天,部队首长批准我父亲一天假。我表叔就说:“去照相馆照张相纪念吧!”云龙山下就有一家照相馆。当我们进入照相馆要照相时,那位摄影师却指着我说:“这个小孩怎么穿着这么破烂的衣服来照相?”我母亲说:“这是他唯一的一件衣服!”说得大家都很心酸。

这张照片,珍贵无比,它萦系着一对革命伴侣,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和艰苦的光辉征程。